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阿基师与李嗣涔的忧虑

http://www.CRNTT.com   2010-06-07 11:02:40  


台大女生是否“人尽其才”,引发诸多议论。
  中评社台北6月7日讯/东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许又方今天在《中国时报》登出文章“阿基师与李嗣涔的忧虑”,作者表示:“诚然,物能尽其用、人能尽其才无疑是创造美好社会的高度理念,所有人应当都乐于奉行不渝。但我们必须反思的是,除了个人主观意志的渝变因素外,是哪些客观条件使得‘物不能尽其用’,而‘人无法尽其才’?我们经常听闻名人大肆炫耀“奢华”,商业广告也无所不用其极地渲染“物欲”,而媒体也乐于逢迎这些人与事,阅听浸润既久,群体价值观遂逐渐受到影响。加上政府老是浪费公帑做些不切实际的施政(例如到处可见的“蚊子馆”),对民众做了最坏的示范,“物尽其用”的理念焉能不渐渐流失?”文章内容如下:

  “国宴名厨”阿基师日昨在担任美食展厨艺评审时,对于参赛者浪费食材的行径十分不以为然,他呼吁,好的厨师不但要有“厨艺”,更要有“厨德”。几乎同时间,台大校长李嗣涔则对该校美女学生进军演艺圈表示“可惜”,并刻意强调学生们应慎思台大所耗用的庞大教育资源。这两件事看似无甚关连,但深入以思,则不难发现,两位各擅胜场的“老师”其实都在表达一个相近的观念:“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阿基师当然知道比赛只做六人份的菜,食材必然会过剩;但过剩的食材一定要丢掉?不能将之妥善保存再利用?若考虑到新鲜的问题,为何不干脆全部煮掉,然后把评审所需之余分享给现场参观的民众?这样做就是“物尽其用”,也应即阿基师衷心关切之所在。

  相同的,以李嗣涔当然明白“教育”与“职业”不必然相关、服务人群与贡献社会可以有不同方式的道理,何以要冒着引发争议的风险,去“干涉”学生职涯发展呢?私意揣度他应是认为台大学生若能发挥在校所学,对社会贡献应较本非其所长的演艺事业更适切,也更巨大吧?换言之,他在意的是“人尽其才”的理想,舆论大可不必过度臆测李校长是否有看不起演艺圈的嫌疑。

  诚然,物能尽其用、人能尽其才无疑是创造美好社会的高度理念,所有人应当都乐于奉行不渝。但我们必须反思的是,除了个人主观意志的渝变因素外,是哪些客观条件使得“物不能尽其用”,而“人无法尽其才”?我们经常听闻名人大肆炫耀“奢华”,商业广告也无所不用其极地渲染“物欲”,而媒体也乐于逢迎这些人与事,阅听浸润既久,群体价值观遂逐渐受到影响。加上政府老是浪费公帑做些不切实际的施政(例如到处可见的“蚊子馆”),对民众做了最坏的示范,“物尽其用”的理念焉能不渐渐流失?

  至于李校长的“可惜”之叹,则多少反映台湾社会人才“供需失调”危机,而这个危机则与教育政策失当及社会根深柢固的“文凭观”息息相关。政府为顺应台湾社会追求高学历的潮流,不顾一切广设大学,结果使得人才结构失衡,有非常多受高等教育者无法顺利找到符合其所长的工作,名校毕业却不能就业者大有人在。

  试问,一个大学毕业生因谋职不成而被迫去卖鸡排,跟他转往演艺圈发展有何不同?“台大五姬/十三妹”或许正是考量到就业市场前景黯淡,因而先抓住眼前演艺工作机会吧?而我们也必须深思,有多少“学非所用”的高材生,其实他们年少的志愿只是希望读个高职,然后去发展自己喜欢的事业,却被父母或社会价值观硬逼着去读他们不喜欢的大学科系呢?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个伟大的理想,但我们的社会,究竟有没有努力在营造这样的环境,让理想可以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