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GDP全球“第二”的高帽不好戴

http://www.CRNTT.com   2010-08-19 08:07:28  


  中评社北京8月19日讯/近日,日本如期公布今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对比中国经济二季度数据,日本政府坦然向国际社会承认,已稳坐全球第二整整42年的日本经济,已被中国首度“季度超越”。

  东方早报发表评论员鲁宁文章表示,对此类“超越消息”,普通民众早已产生“审美疲劳”,而官方则选择了理智的低调。

  民间的“审判疲劳”和官方的低调各有各的心结:民间尤其是普通民众,纠结于发展的成果未能达致相对均衡的共享;官方则清醒于按人头计算,中国经济人均量不但只有日本1/10,且依然位居全球百位之后,与阿尔巴尼亚、萨尔瓦多等全球公认的贫穷国家处于“同一阵营”。

  历史是面镜子,回顾GDP之历史,但愿能进一步唤起国人对民运国势的清醒认知。世界经济史学者、英国人麦迪森1998年出版《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一书,首次对1700-1995年间中国经济史做了定量描述和理论分析。2007年麦迪森新著《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问世,对中国经济过去千年的发展轨迹再作详实、定量、可比较的分析: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比重也从22.3%增长到32.9%。此后,英国开始引领工业革命,中国则继续徘徊于农耕文明,经济总量排名开始逐年下滑。但直到甲午海战失败,清政府签署丧权辱国之《马关条约》的1895年,中国经济全球“老大”位次才被美国取代。“七七事变”抗战爆发时,中国GDP是日本的1.9-2.8倍。日本战败至解放战争结束,中国GDP仍位列美、苏、英、德之后,居全球第五。然而,自17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没有哪个国家把中国视为大国,更遑论把中国视作强国。这其中,原因固然复杂,但历史之残酷无情却再次警示全体国人,纵然中国GDP再度攀升至第二,且有可能在2030年重新坐上全球第一交椅(麦迪森预测),但它依然不能代表民之富裕和国之强盛。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