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删得掉的课文 删不掉的鲁迅 | |
http://www.CRNTT.com 2010-09-09 10:05:20 |
走下课本神坛,却又走上民众神坛 现在,人们把最喜爱的言论者称为“鲁迅” 现在如果在网上看到一篇好的时评文章,翻看跟帖,最多的评价必然是“当代鲁迅!”、“好,有鲁迅风骨”之类。 现在人们最喜爱的批评者韩寒,尽管媒体称之为“公民韩寒”,但民众却更愿称他“像鲁迅一样”,尽管至少从外形看,赛车手的时尚和小老头的阴郁迥然不同。 没有鲁迅,怀念鲁迅? 陈丹青先生说:“假如鲁迅精神指的是怀疑、批评和抗争,那么,这种精神不但丝毫没有被继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铲除了。我不主张继承这种精神,因为谁也继承不了、继承不起,除非你有两条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鲁迅同时代的人。最稳妥的办法是取鲁迅精神的反面:沉默、归顺、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圆玉润”。 大概正是因为没有人“继承得起”,所以现在没有鲁迅,人们只有空前的怀念,把他推上心中的神坛。 上位是“时代需要”,删除呢? 这可能不只是猜想 曾有人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夏衍的《包身工》为何退出课本?--距离现实太近了 文中说,“虽然这篇课文的时代性离普通的中学生稍微远了一些,但它还是有自己的生命力。”“现在也是机灵的、身强力壮的、吃苦耐劳的才出来打工的,留下老弱病残在家务农。揭露万恶旧社会的文章离现实到底是远还是近?” 还有人写过这样一篇文章:鲁迅为什么滚蛋? 文中说,“鲁迅之所以滚蛋,是因为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如果鲁迅赶上这个时代,又会写出多少辛辣犀利、 锥骨入髓、令人拍案叫绝的杂文来,想想,真是让人后怕,所幸这个尖酸刻薄的小人已不在人世了。” 结语:鲁迅,这个倔脾气的小老头,哪怕在死后还留下大把文章“迫害”中学生,每每有人避之不及。但当这些学生长大后,却有意或无意地在使用鲁迅的精彩字句(鲁迅的句子大概是新闻跟帖中被引用最多的),并且大声咒骂那些删除鲁迅课文的举动…… 来源:腾讯评论“今日话题”2010-09-09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