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局座”邓亚萍 | |
http://www.CRNTT.com 2010-09-26 10:55:19 |
财新网:“局座”邓亚萍 2010年09月26日07:46 胡海云 体育媒体人 《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总裁,37岁的邓亚萍迎来最新的岗位,成为一位年轻的正局级干部。从2003年参与申奥工作开始,历任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器材管理中心副主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就像赛场上做到的那样,邓亚萍的每一次转身都很华丽,从不闪腰。 在中国,运动员的归宿问题,在近几年一直成为热门话题。有转入演艺圈的田亮、桑雪,有搭线豪门的伏明霞、郭晶晶。更多的则在人们视线之外,比如干搓澡工谋生的邹春兰。如邓亚萍般顺利者,凤毛麟角。 让我们试着探求邓亚萍成功转型的原因。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大学。对于当时的英语底子,邓亚萍作了如下回顾:“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重要的是后面的补充,“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这一努力,就出来一个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有人质疑这一博士学位的成色,我们无从判断。但当邓亚萍2008年奥运会时,在镜头前和国际奥委会官员用流利的英语交流,我们至少应该相信,“性格即命运”这样一句话。 如果联系2009年,邓亚萍的接班人王楠进入团中央的消息,我们或许可以试着把关注点从邓亚萍的个人努力上挪开。 乒乓运动员从政倒有传统,前有李富荣,现有蔡振华,都是副部级高官。以目前的势头看,邓亚萍的政治前途不在两位领导之下。而她的小师妹王楠,正在复制她的成功路线。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邓亚萍和王楠在面对公众时的说话方式,是标准的“官腔”。这一特点符合她俩来自“又红又专”的乒乓球队这一出身。 北京奥运夺得金牌第一之后,中国官方对于体育举国体制的坚持似乎找到事实依据。而中国乒乓球队,又是举国体制大旗最忠实的护旗手。邓亚萍们是举国体制下的极品蛋,是体制的骄傲,最后也应该有理由在体制内得到一个善终。 以这样一个逻辑,我们似乎找到了“邓局”一帆风顺的理由。 体制。又见体制。 我们并非要炮轰体制内的一切。尤其是作为体制内的个人,也分有作为和不作为。邓亚萍通过非同常人的努力,在自己的运动员道路结束后,顺利改道,也颇有令人赞赏之处。在新的岗位,在体制内,她也有可能成为一个有作为者。但我们想质疑的是,体制内的运动员,结束自己的使命后,有没有更多一些出路?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邓亚萍一样,走上从政之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伏明霞一样,嫁个好老公。 而当运动员的退役出路这一问题得不到制度化的解决,我们回过头来质问的,却仍然只会是体制本身。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