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真伪学者辨—肖传国雇凶伤人的警世价值

http://www.CRNTT.com   2010-10-18 09:04:52  


 
警钟为谁而鸣 

  肖传国雇凶袭击方舟子事件被曝光后,其所供职的大学迅速发表声明称,“肖传国教授涉嫌故意伤害罪纯属个人行为”,这立即遭到媒体和众多网友的质疑和抨击。 

  在这一现象背后,存在一种被人们忽视的社会心理定势:作为对“革命年代”倾向于将成就归因于集体,将错误归因于个人做法的反动;现在的人们,则倾向于将成就和成功归因于个人的奋斗和努力,而过错和责任,往往被一股脑儿推给他人、体制与社会。因此,近年来,每有剽窃和造假等丑行被揭露,总会有人或质疑打假人的动机,或将“犯罪”的原因归结到社会公正、公平的缺乏和社会风气的不良。如肖案发生后,就有人称“肖传国教授是私人伪学术打假和媒体审判的受害者”。有评论则说:“长达十年的方肖之争,其实深深反映出中国科研体制、学术评价乃至司法、社会环境的痼疾与畸变。” 

  近年来,在一些评论家、学者和媒体人眼里,学者似乎只有变坏的理由,没有学好的道理。因为在这些人看来,今日的学界,尤其是大学,太黑暗、太丑陋、太肮脏。所谓重点学科和教学基地建设,无非是些骗人、骗钱的把戏,各种奖项的评比,包括院士的遴选也并非凭科技创新和学术贡献,而是靠包装(把许多人的课题和成果算在一个人的身上),靠攻关(专门抽出人员、拨出巨额公关费去为本单位候选人拉关系、拉选票)。肖传国就认为,自己没有被评上院士,是因为方舟子的质疑,也因为自己“从不搞关系”,别人评选,“账上就花了500万”,而自己每次只花2.5万元。”在这样的环境下,蝇营狗苟之辈要钱有钱,要名有名,要权有权,风光无限;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学者,则默默无闻,甚至永无出头之日。 

  这样的描述,形象又生动,可惜带有夸大和渲染的成分,不够实事求是。退一步讲,即使这一切都是真的,也不能成为肖传国之流推卸责任和罪责的理由。道理很简单:任何社会,都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恶。治世坏人坏事少,乱世坏人坏事多。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社会成为好人的机遇多,生活在坏的社会成为坏人的可能大。但无论何时何地,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任何社会都不能抹杀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都不能对为非作歹、作奸犯科的行为毫无原则地一味忍让和宽容。 

  个人主体意识、自觉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不断被降低、被漠视,其结果必然是剽窃造假者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甚至觉得自己很委屈,很无辜、无助和无奈:“大家都抄袭、都造假,凭什么就该我倒霉。”在社会层面,则导致善恶不分,美丑难辨,崇高与渺小、高贵与卑劣之间没了界限,正义得不要伸张,邪恶受不到鞭挞。丘成桐就很感慨:在当今中国,“抄袭者被发现后还大摇大摆地走在学校里,真的是很奇怪。”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