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风口浪尖”调油价 着实让人费思量

http://www.CRNTT.com   2010-10-27 10:46:07  


通胀敏感背景下,国内油价突然上调
  中评社北京10月27日讯/发改委宣布昨日零时起,将汽油及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及220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公升上调0.17元及0.19元,这是发改委今年第二次提高油价。《北京青年报》今日登载财经专栏作家鲁宁的评论文章“‘风口浪尖’调油价 着实让人费思量”,作者表示,“在社会对物价已十分敏感,百姓承受力已相当脆弱,监管和调控又缺乏有效手段的情形下,发改委突然上调成品油价,不管出于何种主观动机,其客观社会效果无异于在为已经呈现的通胀加‘油’”。其内容如下:

  昨天零时起成品油价格上调,汽柴油每吨分别上调230元和220元。

  发改委昨日特意向社会作出解释,上调油价是在满足现行成品油价格生成机制所允许调价的条件后作出的决断,属正常调价。发改委尤其强调,上调成品油价对当前价格总水平的实际影响很小。言外之意,这么做不会进一步抬升当前物价。

  发改委是物价管控部门,其“不会抬升说”不大可能口说无凭,在CPI构成中成品油所占统计权重,发改委十分清楚。只是,就物价走势,发改委更多用笼统的数据说话,而百姓面对的则是直观的物价“一周一涨”。前者更多缘自于定性分析基础上的感性判断,后者多掏的却是实实在在的银子。

  本月中下旬公布的9月CPI是3.6%,比8月份只上涨0.1%,从纯粹的数字变动讲几乎可忽略不计。但若对9月份CPI作个解剖,蔬菜价格涨幅6.8%,食品涨幅9.1%,问题就变得严重了。民以食为天,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涨幅明显已呈失控状,庞大的中低收入群体开始紧锁双眉,有的则已实际影响到家庭生计。

  进入10月份,从生活必需品到日常消费品,从蔬菜到干果,从粮食、面粉到食用油,近期几乎没有不轮番涨价的商品。 上周开始,各地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囤积生活必需品现象,“囤族”和“海豚(指海量囤储)”迅及成为网络流行热词。更有心急的各类市场研究机构纷纷提前预测,要到下月中旬才能公布的10月份CPI肯定更显难堪。

  更难让人理解的是,作为市场经济铁律之一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价格生成理论,在此轮已让多数民众感到不同程度惊扰的商品价格普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灵。举例来讲,农业连续七年大丰收,今年小麦、大米、棉花等绝大多数大宗农产品的总产量都继续增产,有的增幅还大于两位数,可最近两周,仅笔者生活的上海,原先还不时搞点“小促销”的大米、面粉等,都出现了近两成的涨幅,向粮店小老板讨缘由,人家连说看不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