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企业能够自由上市,中国股市才有前途

http://www.CRNTT.com   2011-01-04 10:01:59  


中国股市成为一个丧失了自我调节机能的失灵的市场,而造成它失灵的渊薮,正是新股发行的行政审批制度
  中评社北京1月4日讯/“要想让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相匹配,走上繁荣发展的正轨,我们需要的不是要求证监会发审委更严格地限制新股上市。恰恰相反,当前最应该做的其实是撤销发审委、取消行政审批,让企业能够自由上市。活跃的IPO从来都是一个资本市场兴旺繁盛的表现,失去融资功能的股市是死的市场。”南方网今日刊发媒体从业者陈季冰的评论文章“企业能够自由上市,中国股市才有前途”,其内容如下:

  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股市在融资总量上毫无争议地摘得全球桂冠,几乎占据了全球IPO的一半;此外,股市中的增发及配股融资也均创出历史新高,分别为3656.80亿元和1438.22亿元。各项相加,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总募资金额达到10016.32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并比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融资金额(7985.82亿元)高出了2000多亿元!同样在这一年里,最具代表性的上证综指却从2009年收盘的3277点一路振荡下跌,收于2808点,全年下跌14.31%,仅次于目前正深陷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中的希腊和西班牙股市,在全球位列倒数第三!考虑到中国当前作为全球经济复苏发动机和最活跃的新兴市场地位,上述反差尤其使人印象深刻。

  我相信,眼下10个中国股民中有9个会认为,股价走势与经济大势背道而驰,正是因为股市开闸放水太大的缘故,也就是不久前官方媒体曾高调抨击的所谓“圈钱太甚”。这个逻辑看起来相当符合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上的商品(股票)供应多了,价格必然下跌。如果没有IPO全球第一,也就不会有指数的全球倒数。换句话说,如果想要让股市在2011年里止跌回暖,英明的证监会发审委就该拧紧龙头,不放那么多公司上市,或者干脆暂停IPO,就像以前它曾多次做过的那样。

  然而,持这种看法的人显然忘记了市场经济原理中最重要的一条:价格这种信号会自动地调节商品的供求。在一个正常的市场里,不可能出现价格大幅度下跌而同时供应也大幅度增加的情形,它们二者一定是反向相关。在一个正常的股市,当市场繁荣、交易活跃、大势整体上升时,会有更多的公司倾向于上市发行股票,因为这时可以卖到比较好的价钱;而当市场萧条、交易萎缩、大势整体下挫时,原来希望上市募资的公司很可能暂时放弃计划,以避免公司股票被贱卖。

  这就是亚当斯密最为后人引用的所谓“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的基本机制,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之一。但是,要让“看不见的手”有效地发挥自动调节的功能,是需要许多前提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可以自由进出的开放市场。如果进出这个市场限制重重,那么,“看不见的手”的功能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效。

  不幸的是,中国股市正是这样一个丧失了自我调节机能的失灵的市场。而造成它失灵的渊薮,就是新股发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当然,官方目前给它的正式称谓是“核准制”,但这不过是种文字游戏而已。如果你到工商局去申请开办一家公司,相信只要你提供了它要求提供的那些材料、并达到了它事先宣布的那些条件,它不会召集一帮官员、组织一个“新公司开业审查委员会”、并以你要从事的产业已经过剩为理由,不“批准”你开办那家公司。在我看来,这才叫真正的“核准制”。别以为我是在说笑,印度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之前正是这么做的,虽然它奉行私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

  因为企业能否以及何时上市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而是掌握在发审委官员手里,IPO当然也就失去了随供求关系自我调节的效能。说穿了,2010年中国股市融资全球第一,除了显示出发审委领导的气魄外,几乎不能说明其他任何东西。但是,正像垄断企业能够左右价格却不能控制销量的道理一样,发审委能够豪迈地将中国的IPO推上全球之冠,但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蓬勃发展的中国公司的股票下跌到全球最贱的价格!

  事实上,上市审批制度使企业不能自由地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并使“上市资格”本身成为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印度在经济改革之前经常发生倒卖企业开业执照的事情),几乎是中国资本市场当下全部病症的根源。例如,无数人士强烈批评过的中国股市不能“退市”以及政府一再喊话希望降温的“ST”、“S*ST”的疯狂炒作,不都与之直接相关吗?如果股票能够自由上市,“壳”变得不值钱了,退市不就很自然了吗?谁还去炒那些业绩低下的股票以博它通过重组“乌鸡变凤凰”?至于新股发行中的权钱交易、暗箱操作之类腐败行为,这里就懒得提了。

  由此可见,要想让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相匹配,走上繁荣发展的正轨,我们需要的不是要求证监会发审委更严格地限制新股上市。恰恰相反,当前最应该做的其实是撤销发审委、取消行政审批,让企业能够自由上市。活跃的IPO从来都是一个资本市场兴旺繁盛的表现,失去融资功能的股市是死的市场。2010年里中国股市的惊人反差已经昭示,这种限制性的制度如果再不改革,将会葬送掉中国资本市场原本充满希望的未来。

  长期生活于管制之中的股民们多半会反驳说:管得这么严都能这样凶猛圈钱,要是一下子放开了,岂不得把整个股市给抽血到崩溃为止?我很想请大家思索一下,卖青菜苹果的小贩估摸着价格要往上涨都会想到“囤积居奇”,你自己炒股不总是渴望“高抛低吸”吗?难道这些浅显道理,上市公司老板反而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