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台湾社会本土化推动蓝绿政治板块位移

http://www.CRNTT.com   2011-02-28 00:57:31  


 
  对台湾“主体意识”的追求  削弱了经济因素对国民党的加分效应

  相关国族认同理论指出,“共同的经济利益是共同体赖以立足的前提。将不同的区域利益纳入国族经济的主导框架,正是孕育人们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共同的物质福利能够给予共同体内每个人以生活于共同体社会更多的利害卷入,将其切身的经济利益转化为对新的共同体的忠诚和自我意识”。(注4)共同的经济利益对于构建共同的认同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尚未惠及台湾各阶层的民众,并且,在台湾本土化的过程中,当“本土意识”成为台湾民众的道德追求时,单纯的经济利益无法为国民党增加选票。

  (一)在台湾经济回升复苏的背景下民众的贫富差距在扩大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马英九执政团队努力改善两岸关系,希望借助大陆经济活水来带动台湾经济成长。六月底大陆与台湾签署历史性的ECFA后,台湾就积极展开全球布局,并在八月初与新加坡同步宣布将洽商经济合作协议。随着各项经济政策的出台,台湾经济回升复苏,十月失业率降到5%以下,全年GDP有望比去年增长9.98%,观光史上首次年度来台人数将破500万,其中以大陆游客最多。国民党推出的竞选广告也打出“经济牌”,但经济表现却似乎无法为国民党选情注入太多活力。

  从台湾的实际情况分析,尽管台湾整体经济状况呈现复苏的势头,但是,台湾民众的切身感受并不明显。台湾社会的贫富差距在持续扩大,由1998年的32倍扩大到2008年的66倍。多数民众享受不到亮丽的经济成果。原因在于台湾经济成长偏重出口带动,长期依赖电子业的出口,但是“电子业的生产基地早已外移殆尽,显示在经济统计上的数字,只会创造产值,却没有增加就业、提升民众所得的效果”(注5)。另外,为了发展经济,台湾当局盲目相信“大投资、大建设”,忽略就业所得问题;盲目相信只要GDP能够成长,全民就能雨露均沾;盲目相信自由市场运作,忽视社会福利等配套措施的建立。受访的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童振源指出,“一大关键在于,所有政府亮出的经济资料和经济协定都无法转换成民众感受到的经济效益”(注6)。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