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特别报道:诺奖得主诊脉中国经济

http://www.CRNTT.com   2011-05-20 11:30:06  


 
延伸阅读:皮萨里德斯的中国之行

  时代周报 2011-05-19 01:27:52

  记者 张子宇 发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真是一个舒适的下午啊。”教授喃喃自语。

  5月14日下午,上海,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和凉爽的微风,一位银发的外国人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校园里漫步。因为是周末,学校里人不算多,偶然有人经过,大多看一眼便走过了,也有些人突然发现,这位风度翩翩的长者,就是正在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内举办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国行活动的最大主角—2010年的获奖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经济系主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教授。

  许多女性发出这样的称赞:“他长得真帅!”对于一位70岁的老人来说,真是一种特殊的赞美。

  “其实我两年前也许相貌更好看一点。现在不行了,老了。”当听到这样的赞誉,教授幽默地回答。

  在会议期间的小歇中,皮萨里德斯教授与记者在休息室聊了很久,聊他去过的国家,聊英国,聊中国,聊着聊着,皮萨先生突然起身,走出休息室来到了校园中。他想看看交大。作为一个学者,异国的校园对他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于是就有了以上这一幕。

纯粹的学者

  “教授真是一个非常儒雅的人。”这是整个中国之行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对于皮萨里德斯教授个人的评价。他所到之处,无数人被其风度和修养所折服。在留下足迹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所城市。他的一言一行,各种点点滴滴的细节,无不体现出其友善和随和。

  比如,由于教授的姓氏“皮萨里德斯”在中文里发音比较长。很多人就简称他为皮萨教授或者皮萨。很快教授本人也知道了这个称呼,对于这个发音类似“比萨饼”的昵称,他不仅不介意,而且觉得很有趣,经常拿这个出来开玩笑。不过,实际上教授自己的昵称是克里斯(Chris),这来自他的名字克里斯托弗,他身边的人喜欢这么称呼他。

  作为一个塞浦路斯人,皮萨里德斯教授幷没有浓重的英国口音,更不要说牛津腔或者伦敦腔了。但是他语速适缓,音调平和,讲话中透着典型的知识分子气息。和教授说话让人感到很舒服,因为他温雅的说法方式,那即没有老师教导学生的居高临下感,也没有意见领袖针砭时弊的火爆味道。“他是一个很纯粹的学者。”这是在西方媒体上许多人对于皮萨里德斯的评价。而且,关于他的资料也非常纯粹,很难寻找到一些争议事件或者花边新闻。

  “其实我的研究主要基于数学,我基本不评论政治。”教授谈起自己的低调。事实上,使得皮萨里德斯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搜索与匹配”理论已经是他1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了。这么多年以后,依靠着自己在象牙塔中的钻研,他才获得了很高的学术地位,包括历史悠久,诞生了无数巨匠(如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代表弗雷德里克.哈耶克)的伦敦政经学院经济系主任这一殊荣,这些都不是诺贝尔奖的产物。事实上,在他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教授的用词都是非常中性的,尽量避免犀利的或者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

  每到一处,皮萨里德斯教授总是要面对大量的签名和合影要求,虽然紧凑的时间安排已经让教授本人感到非常疲惫,甚至有时候他告诉陪同人员自己觉得头晕。但他又总是来者不拒,而且总是最努力地配合对方的请求。当有人递上一个本子的时候,教授往往不会只是简单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而是先和翻译打听:“对方需要我写点什么吗?还是只是签名就可以了。”至于合影,即使合影太多让他的笑容多少已经显得有点僵硬了,但是他依然努力摆出最好的姿态满足别人的要求。

  “拒绝别人总是不太好的。”当被劝说尽量不要让自己太累的时候,皮萨里德斯教授这样回答。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