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赵宏伟:对日本应停止以德报怨 | |
http://www.CRNTT.com 2011-05-24 09:31:08 |
链接:与灾后日本交往,不能只讲人情 2011年05月24日08:29环球时报 刘建平 学者 错误的核政策不应是人类宿命 随着核泄漏造成的毁灭性恐慌渐趋稳定,日本精英阶层努力超越“战后最大危机”的“灾后政治”战略思想活跃起来,认为这次灾难“超越了人智”,是“对人类文明的警告”,呼唤1923年“关东大震灾”时后藤新平那样“救国的异端型人材”。 后藤是帝国时代“殖民地经营”的代表性人物。以帝国“救世主神话”颠覆“战后”思想,也许能为振作保守政治提供战略理论武器;但对受害于侵略战争与核污染的东亚邻国来说,把日本错误的核政策与美国愚弄性的核扩散造成的环境灾难普遍化为“人类”的宿命,并根据帝国历史学想象拯救日本的政治强人,不符合事实。“3 11”地震之后,中国某些舆论或学者主张对日本的“钓鱼岛攻势”保持克制、对核污水排放低调反应的“顾全大局论”,认为这有利于改善中国在日本民众中的形象。这是日本中心而中国主体性缺损的国际关系人情化想象。中国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研究创造有主体性的外交思想资源,对内凝聚主流民意,对外争取设置国际关系议程的话语能力平衡。否则,中日关系会越发难以处理。 日本将中国当观众 国际政治的话语权竞争是“软实力”较量,以军事或经济制裁转变对方立场则为“硬实力”博弈。但日本“灾后”的国际政治发展表明,兼具“软实力”和“硬实力”两面性的情报能力,也决定着国家外交地位。 核泄漏之初,驻日美军即要求提供情报,日本方面答以“研究中”。经过美国发出本国军民退避80公里通告的压力,日本对美合作趋于积极。为了应对核电站事态恶化,美国还派来150余人的特种部队;但日本政府高官认为,此举有共享情报、监视日本的意图。无论如何,美国取得了掌握事态、控制风险的主动权;即使向海洋排污的决策,也有美国参与。 对于传统的地缘政治敌手俄罗斯,日本既不敢排斥,又拒绝配合。俄罗斯曾积极派遣可提供帮助的核专家,日本政府先拖延入国许可,后限制俄专家与东电负责人、媒体接触。但俄罗斯一方面派出军机、调查船到日本近区活动,一方面和美国交换情报,外交部更发表声明批评核污水排放。俄罗斯具有核技术权威地位,如果公布导向性数据或作出严厉反应,日本的核危机管理可能失信。因此可以理解,日本对俄军机逼近日本领空虽出动战机警戒,但不仅不提出抗议,其驻俄使馆还特意举办招待会感谢“好邻居”的援助。韩国当然也难以获得日本的情报合作,但对日本教科书有关争议岛屿记述问题作出强烈反应,对核污水排放也表示可能现场调查、追究国际法责任的严肃姿态。结果,韩国推进了在争议岛屿的军事部署,还争取到日本接待韩专家代表团,获得了“包括未公开内容的许多情报”。 但对于中国,日本在转运援助物资问题上造成不愉快气氛,一再发起国内政治坑道中的“钓鱼岛攻势”,还对东海油气田附近海域的中国舰载直升机“异常接近”作出外交抗议。至于核危机事态,中国基本上被置于观众地位;但日本首先在中国举办旨在解消对其产品、旅行安全性怀疑的情报公关活动,反映出“市场中国观”的心理定位。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