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金砖五国应合力推出IMF总裁候选人 | |
http://www.CRNTT.com 2011-05-27 11:58:59 |
法国财长拉加德正式宣布参选IMF总裁,让前总裁卡恩因性犯罪指控被迫辞职后,IMF总裁之争到了最后摊牌的阶段:尽管欧盟官员澄清称,卡恩还不是欧盟正式推举出的“单一欧洲候选人”,但也坚定表示,欧盟一定会推举出这样一个单一候选人来,而另一方面,金砖五国驻IMF执行董事本周二晚间发表联合声明,要求打破“IMF总裁固定由欧洲人担任”的“过时不成文惯例”,根据才能而非国籍遴选IMF总裁,举行一场“真正透明、择优和竞争性的选举”。 所谓“过时不成文惯例”,即二战后根据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当时的格局,欧美所达成的由欧洲人出任IMF总裁,由美国人出任世界银行行长的惯例,自战后迄今,11位IMF总裁均来自欧洲,其中4位来自法国。 对于这一惯例,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早已十分不满,在它们看来,时过境迁,如今全球经济格局已经发生巨变,新兴国家地位上升,欧美优势不再,“老欧洲”更没有资格“天然占据”IMF总裁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令IMF丧失应有的代表性,此次联合公开发难,正是这种呼声由量到质积郁的一次大爆发。 即便欧洲本身,如今对这一惯例也不敢理直气壮地死守,已经虎落平阳的卡恩曾公开表示,由非欧洲人出任IMF的时代终将到来,欧盟在捍卫“惯例”时也不便公开拿惯例说事,而是吞吞吐吐地辩称,欧洲债务危机和欧元区危机正处于关键时刻,IMF“需要”一个欧洲人当家,以更好地处理这些麻烦事。甚至拉加德本人在被问及“惯例”时也表示,自己是欧洲人这一事实本身“不应成为参选的加分因素”——当然也“不应成为减分因素”。 真正能将“惯例”维持下去的,仍然是实力对比,即IMF话语权的比例。 尽管近年来金砖国家等新兴大国的IMF发言权不断提升,但仍然达不到“联合自卫”的最低标准——过半,与之相反,在IMF,欧洲拥有表决权的35.6%,美国拥有16.8%,二者之和超过半数,只要这两家协调一致,IMF新总裁不论怎么选,结果都不会“出格”。如今欧盟表示将在选举前协调出单一的欧洲候选人(很可能就是拉加德),而美国则在早先表示,尊重“惯例”,会按传统支持欧盟推举出的单一候选人。可以说,不管金砖国家如何不满,只要美国态度不变,即便拉加德因为国内“塔皮案”等意外半途而废,欧盟随便推举任何一个(而非多个)候选人出现在预定6月的IMF总裁选举现场,其当选都是板上钉钉的事。 不仅如此,新兴国家、甚至金砖国家间也并不团结,不能将原本就处劣势的支持率集中在一个众望所归的候选人身上。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