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阿拉伯之春”缘何走向“严冬” | |
http://www.CRNTT.com 2011-06-14 11:35:30 |
延伸阅读:和静钧:美国误判“阿拉伯之春” 的黎波里阿齐齐亚军营冲天而起的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爆炸火光,让美国和世界传媒开始聚焦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奥巴马主义?奥巴马主义究竟对富含石油的北非和中东意味着什么? 有一个最新的线索,就是3月28日奥巴马在美国华盛顿国防大学上的简短演讲,从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变“战争论”为“军事行动论”,寻求一个超越美国利益之上的名义,在多种力量参与和合作下进行干预行动,其目的则止于捍卫美国所认定的“利益和价值”。按此解,美国正在着手的针对卡扎菲和所有潜在的针对大中东所有独裁堡垒的军事行动,“随时都可以因利益和价值变化而变化”,不存在共和党小布什时期一样,注定要发动一场执着和声势浩大战争的可能性。从另一角度看,奥巴马主义就是谨慎的单边合作主义,推崇“谈好交易”后再行动,《联合早报》则称之为奥巴马主义的“成本效益”论。 到了4月6日,奥巴马主义开始正式有了体现:由于反对派仍然不能形成统一意志,美国停止了对利比亚卡扎菲军队的空袭,改而由北约执行这一任务,美国不再以一国的身份参与这一场被奥巴马规避了“战争”敏感用语的“动态军事行动”,而是以北约成员国的名义听候着北约的调遣。而在此时,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冲上了120美元“危险点”,经济学家认为,120美元是个分水岭,这之后,油价每增长10美元,全球经济增长就将减少0.2%。巧合的是,奥巴马也几乎同时宣布了竞选连任。路透社称,4月6日卡扎菲给奥巴马发来预祝连任成功的贺信,并再次称奥巴马为“我们的孩子”。 奥马巴主义的功利性和内敛,在应付“阿拉伯之春”多样性上,不见得是对症之药。 提前出版的美国右翼杂志《国民评论》(4月18日)一篇“阿拉伯世界的自爆”文章指出,2011年“阿拉伯之春”突如其来,而其爆炸性动荡的基础则构筑多年。在阿拉伯世界里,不论是其世俗政权还是沿袭了中世纪式的君主制国家,“一个专权”是共性。这个共性又派生出许多类似的治国手段,如警察国家、家族统治、部族利益优先、教派歧视政策等,这些体制滋生腐败和不正义。突尼斯一个小城市的市民自杀所暴露的不正义遭遇,被阿拉伯世界民众看成是自己的遭遇,“遭遇共振”催生了革命风暴。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