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人民币升值为何不能缓解输入性通胀

http://www.CRNTT.com   2011-07-19 08:46:08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统计数据(中国经济季报),从2007年以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便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国内大多数的研究也表明,自从199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全要素增长率不仅要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如果以上的统计分析与实证研究都是可信的,那么中国当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与分析的第一个渠道无关。

  其实,即便不发生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情况,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存在一定规模存量失业的国家来说,通过第一个渠道输入通胀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其中的道理就在于存量失业会使有关的传递失效或者不完全,从而使得所谓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即基于本国生产率提高而产生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在中国难以形成。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在存量失业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除非劳动力市场存在由政府不当干预造成的扭曲,否则,工资绝无上涨的可能。当工资因为存量失业的约束而不能上涨时,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结果只能是资本利润的增加,而资本所得的边际消费倾向总是要低于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其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要小于工资上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这样,上述那种由工资上涨带动非贸易品价格上涨而引起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递机制也就不起作用了。

  不仅如此,为了出清存量失业,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本币贬值来增加出口。这样说的逻辑是:存量失业压制了工资增长(不管是否有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资不涨就不会有国内消费的增加,因为国内消费取决于恒久性的收入(主要是工资),而不是各种各样临时性的补贴,补贴通常不会进入人们的消费函数;为了增加工资和国内消费,就必须增加产出和就业,但是内需不足恰好构成增加产出和就业的瓶颈;为了打破这样的瓶颈,唯有依靠出口,这正是历史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经济起飞时期都毫无例外地选择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因所在。

  很显然,当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技术优势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进入国际市场时参与竞争时,所能依靠的只能是成本优势;考虑到技术竞争的调整空间要远远大于成本竞争的调整空间,所以为确保成本竞争的优势,中国就应对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加以控制,即便不能贬值,也绝不应当随意地采取本币升值的做法。

  以上分析表明,中国目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无关。这样,中国之所以会发生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合理解释只能是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最近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自从2000年以来世界主要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非常疯狂的上涨,其上涨的幅度之高早已和基本面没有什么关系,纯粹是由流动性冲击造成的。

  2000年,世界经济同时出现了三个拐点:其一是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暴跌,标志着以因特网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的高频率原创活动已经趋于枯竭,成本竞争开始了,而这必导致高科技产业盈利能力的下降,于是大量的资本开始撤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其二是世界FDI占全球GDP的比重也在2000年开始趋于下降;其三是世界固定资产形成占全球GDP 的比重也开始大幅下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