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不要盲目追求 “中国定价优惠” | |
http://www.CRNTT.com 2011-07-28 08:36:44 |
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财经评论人陈毅聪文章称,对此,媒体几年来反覆出现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联合进口谈判机制没有起到作用,甚至会有负面影响。比如,会放大下游的需求信息,或主导谈判的国内厂商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迎合外商,反令价格走高。另一种声音是觉得国际贸易中怎么老是外国人持续涨价、中国人吃亏,这是针对中国的阴谋。 从理论上讲,进口资质管理、联合谈判确定有助于增加买方力量,扳回一点议价权。如果放开进口、个别谈判,不要说老外提价,中国人自己都会疯狂囤货,把价格炒上天。问题的关键在于,主要进口商、谈判主导厂商与国内相关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对于数量众多、未能直接参与谈判的企业来说,代表它们谈判的要么是竞争对手,故意留下大量的长协供应缺口,逼迫中小企业到现货市场高价购买;要么就是进口资源的内地垄断供应商,已在海外上市,外国矿企是它的参股股东,且拥有大量库存(降价会有跌价损失,涨价则会有额外利润),本身就不值得信任。 文章认为,解决这一困境可以有如下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放开进口,个别谈判,让市场自由决定价格。今年因为进口秩序混乱、囤货炒作而价格暴涨,明后年就可能因为供给大量增长、下游需求减少、库存消化而降价,慢慢走向新的市场均衡。不追求“中国价格”,而是接受国际定价,一如石油、粮食。铁矿石进口谈判原本是由个别厂商主导,后来协会接手,情况并没有好转。因为一些企业根本不听协会的招呼,联合谈判的权威、约束力都相当有限。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