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网络倒逼改革成为官民互动新样本

http://www.CRNTT.com   2011-11-20 08:22:19  


 
  所以,当李刚成为“我爸爸是李刚”中的“李刚”时,它就不再是一个大众化的名字了,而是代表一种民怨和呼声。中国社会近三十年的一个进步就在于,民众可以在知悉李刚们的阴暗后,以舆论的冷暴力与之对抗。

  温州动车脱轨事故之前,有关高铁的零星批评见诸报端,但尚未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动车事故发生后,舆论以山呼海啸之势对其展开批评,有关高铁大跃进发展的报道与批评超越了事故技术层面,并上升至发展理念的反思。有论者认为,“动车事故已经伤害到中产阶级,将进一步导致这个社会的离心倾向。”不仅因为这次动车事故中的伤亡者大都属于中产阶级,还因为参与围观的人群不再只是怀有恻隐之心的善良的人。在这起动车事故中,那些并未被视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公众人物(比如姚晨)也参与批评。缺乏信心的人群不再局限于蚁族、穷二代等赤贫阶层,还有那些“先富起来”的人。铁道部在此期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情危机,包括此后新闻发言人的不当言论, 都未能起到沟通、体恤民意的作用。不仅如此,此后民意继续发酵,直接影响了国家高铁发展步伐,以对高铁发展的反思为契机,过去那种“跨越式发展”的理念也受到批评,根据《南方周末》记者的考证,第一次提出“跨越式发展”是在1999年,经过近十年的积累,如今网上的“跨越式发展”搜索结果已经超过了2700万个。一起事故引发出对一个时代发展的反思。事实上,类似这种反思早已见诸各个领域,从日本地震后,国家对核电站发展的谨慎态度,到各地对化工企业的抵制,其背后是对“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理念的广泛质疑。动车事故宣告了一种由民间倒逼政府改革的现象日趋普遍,对此,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教授认为,“微博是清末火车,到了用网络倒逼改革的时候了。”

  近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动力主要来自民间。著名政治学学者刘军宁也认为,“中国变革的动力必将来自于社会,而不是来自于顶层。”作为一种力推改革的另类方式,逼是一种冷暴力,它不是简单地来自群众的激情,也并非因为一两个好事者的肆意煽动,而是量变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反应。如果说暴力是最后的理性(赛加特语),那么,舆论倒逼就是革命前的理性,通过舆论的山呼海啸之势,网络短时间内聚集民意,反映普通民众的社会心态和真实需求。民众对体制的摆出的逼迫之势,既是沟通的表示,也是一种示威。

  如果说,类似动车事故期间,民众对高铁降速的普遍共识尚有大众民主“多数人的暴政”的嫌疑,那么,2011年其他几个网络倒逼政府改革的事例就更能说明这种现象的理性成分。个人所得税改革在年中成为舆论的焦点话题,初期,3000元的起征点受到舆论的广泛批评,在征求意见阶段,民间要求提高起征点的呼声持续不断,尤其是当专家学者的介入,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征收的意义等,受到广泛的披露与讨论。舆论要求提高起征点不是简单地基于“穷人的伦理”,而是有着广泛的生活经验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呼声也得到了大量经济学家的支持。正是在网络舆论倒逼的压力之下,最终的个税改革方案在原草案的基础上将起征点提高了500元。即便如此,在CPI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民生多艰的讨论贯穿2011年始终,而税负作为一种沉重的公共负担,自始至终都是焦点话题。有关中外物价、税赋的比较始终是网络话题的热点,鉴于民间的热烈反响,最大的党报《人民日报》还为此专门报道澄清,指出中国物价并不高的例证,而针对个税的讨论,《人民日报》则肯定了网贴“香港单身青年年收入17.8万,只需缴税729港元”的事实。这些中肯的回应无一不是网络倒逼的结果,类似的现象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