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张艺谋:不喜欢娱乐圈,都是名利二字

http://www.CRNTT.com   2012-03-11 08:34:31  


 
  张艺谋的表哥宁珑是他的启蒙老师,表哥爱照相。张艺谋跟着表哥放过照片,一放放一夜,觉得挺有意思。闲的时候借表哥的相机出去玩过几次,之后就上了瘾,打算自己买个相机。

  1971年,张艺谋从插队知青成了国棉八厂工人,一开始的工资是36块,后来涨到40块零2毛。除去每个月的基本开销,每个月能攒下10块钱左右。那个年代工厂组织献血是很正常的,健康青工,人人有份,献完血每人有20块的补助,攒了三年多,加上点母亲的赞助,1974年,张艺谋花了186块6毛买了相机,又添了几块钱买了中黄滤色镜。

  “我端着相机在渭河边儿转悠,心里想着摄影前辈薛子江的话,用眼睛发现美,呵,心里感觉那个不一样,我不正在向大师看齐吗?搞创作嘛。”

  早晨的渭河边儿,刚下过雨,有个老乡拉着头牛在犁地。土是深色的,一道一道被翻开,质感非常好。侧逆光,角度比较低,犁开的地看起来是一条条弧线,地平线放得高,人和牛都很小。画完后张艺谋吐出一口气:“看起来有点后来《黄土地》的意思吧。”他画框线不用尺,横平竖直,这大概也是这行的基本功。

  第一张照片有了比较清晰的构图感,放出来以后自己都吓一跳:哟,拍得还不错。张艺谋做了个小镜框,挂在宿舍床头,工友们来串门,谁见谁夸。“你想想,1974年,看到的图都还是那些革命的东西,这张照片就显得特别不一样。”

  “我好像从来都这样,想做个什么事,先不声张,悄悄做准备。”张艺谋说。刚进工厂打算学摄影,他开始偷偷攒钱,跟表哥借书,跟同学借,借来的书不能久留,只有抄。

  “我相信一句话,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我只上到初中二年级,要学摄影了,我感觉需要做些理论学习。”所以张艺谋也看了很多暗室操作的书,老实说,看不大懂。不管,能借来的都整本儿抄一遍。“我抄了几十万字。那会儿的书不像现在,动不动大厚本,很多都是小册子。” 字迹极工整,一个年轻人的敬畏尽在其中。

  “抄了三年,我似乎懂了一些。”

  张艺谋爱画画,虽然没受过什么正规的美术训练,但是大字报、大专栏、黑板报,蜡笔写的美术字都会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学这些特别快,是因为恐惧。张艺谋上小学时还是个好学生,大队长中队长地当着。上初中以后发现,原来调皮捣蛋的学生成了“造反派”,自己出身不好,“红卫兵”也当不上,成天生活于恐惧中。

  他开始有意识地练字,学写各种字体,别人写的大字报,他来抄,毛主席像画得像极了。有了这些本事,就会被不同的“红卫兵”组织征用,你来做这个,你来做那个,一个感觉是充实,一个感觉是被承认。

  插队时他自己带了工具、颜料和油漆,在下乡的杨汉乡北倪村,花了几天,把村里所有的门全画上主席像。“现在想来,那时候确实有政治激情,尤其要通过这种方式显示自己的忠诚,加上自己的出身不好,我就要把主席像画得比别人更大,更鲜艶,红彤彤。”

  全村焕然一新,大家都出来看,张艺谋缩在后面,听老乡们的赞叹和评论,心里有点小得意。也许从那时候起,就能看出他现在为什么这么拍电影:形式上追求张扬、震撼从那会儿就有了端倪。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