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是什么造就新闻教父华莱士

http://www.CRNTT.com   2012-04-10 10:44:01  


 
  华莱士秉承美国记者的专业主义精神,专访邓小平前查遍几乎所有文字材料

  从事电视新闻报道的数十年里,通过《60分钟》,华莱士先后主持过800多个独家调查性新闻报道,无论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无出其右。而每一次报道,都离不开专业调查和严谨的准备。据介绍,华莱士的采访风格以认真严谨闻名,每次采访前都要花长时间准备问题。在采访邓小平前,他查遍了几乎所有能够找到的有关邓小平的文字材料,还请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提供了一些有关邓小平的革命经历和工作、生活方面的影视资料。

  事实上,不仅是华莱士,美国的记者对于专业性的要求都很苛刻,入行的门槛也很高。《华盛顿邮报》的医学记者布朗是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博士,他一周在报社上4天班,另一天在一家医院出门诊,给人看病。他说,“这样做是确保我作为卫生记者能时刻跟上医药界的最新发展。”

  追求真理、资深记者、明星主持、战地经历等标签集于一身

  除了本身的专业性,华莱士的成功也离不开美国的社会背景。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人沉浸在战后的安逸中,“垮掉的一代”否定传统,追求自我表达。然而社会问题却不被政府和新闻机构认真重视。华莱士的长子彼得同为“垮掉的一代”,他在去希腊旅游意外死亡前曾说,父亲的节目让很多人异常激动,因为他们在父亲的节目中看到一丝希望。也是出于此,华莱士承诺:“凡是涉及到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事,我都将深入到新闻背后的深洞中。”

  华莱士报道的社会议题广泛,追求真相孜孜不倦的形象深入人心。美国的新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往往是资历很深,在采访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记者。《60分钟》的主要班底,平均年龄甚至超过了70岁。这些明星主持,多有战地报道的经历,同时又有行业积淀,加之一个充满戏剧性的王牌新闻栏目,才有了“美国的华莱士”这样的传奇。

  三、芮成钢们为什么成不了华莱士?

  中国调查记者人数少,平均年龄低,且40%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

  同为新闻业,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华莱士这样的顶尖记者?在中国,记者没有所谓“第四权力”这么高的社会地位,行业环境也一般。2011年的《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显示,中国调查记者最多数百名,其中76%的记者年龄在35岁及以下,67%的人月收入在5000至10000元之间,从事调查报道约5年左右。而不容乐观的是,40%的调查记者“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

  早在10年前,2002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新闻学院的美国记者调查报告显示,当时美国的新闻从业者普遍都在35岁以上,35岁以下的比例仅占33.7%,而且89.3%的人获得过至少一个血诶,远远高于美国劳动力中拥有学位者的比例(30.4%)。他们的平均年薪为43588美元,较美国劳动人口的年平均收入高出7388美元,略高于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