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怎么样的城市化能拉动内需 | |
http://www.CRNTT.com 2012-06-27 08:16:22 |
文章分析,不同的城市化拉动消费的作用是不同的。 印度、巴西均为人口大国,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常见的景观是城市边缘出现庞大的贫民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可怕的无消费现象。据2007年印度官方公布人口统计数据,印度贫民窟的居民数量从1981年的2790万升至2001年的6180万,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650万人中有近一半居民生活在贫民窟中。过去20年,贫民窟居民人数增长一倍,超过英国总人口数量。在此期间,印度人口从6.83亿增至10.3亿,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每天的消费水准不到1美元,而印度的经济在21世纪后每年平均以8%的速度增长。由于文化因素,印度是世界黄金消费大国,却未能成为全球消费增长地,未能带动国内产业发展。 国际情况不妙。据世界观察研究所和全球环境研究所2007年在北京共同发布的 《世界报告2007:我们城市的未来》中文版,称全球30亿城市人口中有10亿居住在“贫民窟”。如果全球发展优先领域不包括大规模扫除贫困,那么到2030年新增的11亿人口中,将有超过一半居住在“贫民窟”。 文章指出,城市化进程不一定提升消费,不一定产生城市群,反而可能产生贫民窟现象,此时要做的不是铲除贫民窟,而是铲除产生贫民窟的根源,即在城市化过程中剥夺农民资产,以及财富分配的极度不公,使贫困产生代际传递,无法提升消费水平。二战后日本的新土地运动与中国台湾地区上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农民成为有资产者、成为有专业能力的劳动者,顺利融入城市,成为有效消费群体。 值得强调的是,最新研究显示,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无法在短期内拉动消费,但没有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无法建成未来消费基础,因此在工业化阶段的人口大国,既要建立社保体系,又要防止社保不公、在某些领域过度福利化。 城市化过程中提振消费需要制度保障,需要重建资产分配体系,重建技术工人的培训渠道,重建资产套现后的使用模式。此时,研究二战后各国城市化成败史,对于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