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民资何时开启太空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12-07-04 08:05:42  


 
  文章称,这些天来,铁道部、卫生部、交通部、证监会、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纷纷发布支持民资进入的相关文件。这些行业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给予民间资本与其他资本平等的准入待遇。这悉数举动均向外界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民间资本基本可以安然“入座”各个大大小小的利益格局之中。然而欣慰之余,仍存在令人遗憾之处,那便是航天领域还没有向民资抛出民资进入的橄榄枝。

  眼下,借鉴美国的太空私营化理念,中国的“太空经济”也未尝不可慷慨一把,为民资进入航天领域之路亮起“绿灯”。数据显示,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商业化的西方航天产业比起来,中国的航天产业距离商业化还有较远的距离。迄今为止,美国空间技术产业化已经创造了2万多亿美元的巨额利润,而中国航天产业2010年总收入刚刚步入1000亿元大关,在全球航天业收入总额中仅占3%左右。这么大的空间,也为民资的进入带来巨大的机遇。

  文章认为,中国的航天产业还没有像美国航天产业那般做大做强,差距甚远。首先是航天技术上的差距,尤其集中体现在大推力运载火箭、空间站、航天飞机和卫星四个方面。其次是政策的禁入壁垒,这属于最深层次的原因。目前,大型航天技术产业化项目还是以有军工背景的国有企业为主力,大量拥有资金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则遇到了门槛的限制,无法得门而入。美国现阶段开启的“太空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容忽视,中国军工体系低下的市场化程度迟早会得到改变。我们已经处在科技与市场双重落后的地步了。

  扩大航天技术民用化的规模,就必须吸纳活跃的民间资本、民营企业的参与,走市场化的道路。这并不是天方夜谭,美国“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成功对接已经向世人证明了太空探索私营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而我们眼下需要做的就是积极“对内开放”、积极鼓励引导民资进入,深刻贯彻落实民资“新36条”理念。

  文章指出,“神舟精神”的本质在于创新。这种创新具有双重含义,一是科技创新,二是市场创新。不得不说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市场运作仍过于封闭。但我们相信,随着民资进入活动的深入开展,终有一天中国的航天会心甘情愿地把民资一同带入浩渺宇宙。然而仍需明确的是,迎来这一天到来的路途注定是漫长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建立空间站已不是梦,但愿民资进入航空的路途不会那么遥远。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