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北大校长的委屈和不屈

http://www.CRNTT.com   2012-08-07 14:53:41  


 
  可以说,由政府主导的校长任命,让我国大学校长十分尴尬。首先是认同度的尴尬,很多校长是上级认同,但师生并不认同;其次是身份的尴尬,大学校长是教育家,还是官员,是要教育管理做得好,还是学问做得好,处在模糊的认识中。周校长当然也不例外,由于他比较爱秀,因此,这样的尴尬就特别凸显出来。

  毫无疑问,处在这种尴尬中的校长是很难“讨好”公众的,最后他们也明白,其实原本就不需要“讨好”。因此我们所见的许多大学校长,在大学里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根本不在乎任何教授的意见,把自己的身份就定位在副部级或厅级官员上,不尊重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把大学变得比官场还官场;与此同时,利用手中的权力,捞取教育和学术的好处,为自己的仕途和形象贴金。这只会带来大学和大学校长形象的坍塌。

  要调和公众和校长的关系,改变校长的形象,必须对政府主导的校长任命制度进行改革,建立校长公选制度。去年,我国教育部已经尝试为两所部属高校公选校长,在公选过程中加入了民意测评环节,这应该说迈出了第一步,但离建立以民意为主导的校长公开遴选制度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现代大学制度中,通常由大学理事会负责组成校长遴选委员会,遴选符合本校办学特点的校长。在这一遴选机制中,师生不仅拥有对校长人选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还有十分要紧的决策权,所以,校长在上任时,就会得到大多数师生的认可,其定位就是擅于教育管理的教育家。而在办学过程中,校长必须对大学理事会也就是师生负责,因此,必须维护作为校长的形象。

  假如周校长是经过这样的遴选机制当选北大校长的,那么,眼下针对他的质疑可能都不会发生,公众(包括北大的师生)也可以用可行的办法,将他们不喜欢的校长“赶下台”,比如向大学理事会提出不信任案、罢免案。由于没有这样的机制,周校长将难以摆脱尴尬,他可以放狠话说“不需要你喜欢”,而舆论也会坚持“就是不喜欢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