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扭曲的地方投资

http://www.CRNTT.com   2012-10-05 09:47:32  


 
  回归良性发展

  文章指出,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中国坚持实施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中央财政每年转移支付的40%以上都投入到了西部。反过头来,这些地区对于从发达地区前来投资设厂,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巨额税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却不重视。

  种种现象表明,中国在重蹈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产业空心化道路。讽刺意味的是,与此同时,在遭受产业空心化所带来的经济泡沫折磨之后,美国人开始怀念起“美国制造”的美好时代。于是“制造业回归”成为美国政界和经济界的急切呼声,其他走过类似弯路的西方国家也不约而同地发出共鸣。

  法国南特人民银行6月的一份报告预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在4年内赶上美国、5年内追平欧元区、7年内与日本持平。鉴于生产成本的强劲增长,中国制造将很快失去竞争力。对此,美国经济学家反响积极。美国经济咨询公司IHS的桑顿表示,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正改变着全球制造业格局,这将促使美国制造业“回归”本土,并增加300万就业岗位。

  近年来,随着通货膨胀加剧、工资水平提高,国内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地谈到转型升级。然而,经济学界不应当仅根据短期经济现象来开药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而言,不要看到用工荒就只说要转型升级,看到产业转移就只说走品牌化路线,若真如此教条而简单,率先垂范的西方国家为何碰得头破血流?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中国制造”危机,并非只有转型升级一条路可走。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和经济大国而言,转型升级自然是必需的,但同时也要尽可能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比较优势,这二者并不矛盾。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切实转变投资观念的基础上,首先要继续压低通胀水平,使名义工资向实际工资靠拢。为此需要缓行宽松的经济刺激政策,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为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的要素供给,使它们房租、融资、劳动力等生产经营成本回归正常水平。

  其次,应该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利润率。否则待企业迁出中国时,不仅无税可征,反倒还需动用外汇资金进口外迁企业生产的商品。

  此外,还应该采取措施促进贫困地区、贫困人群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效对接,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交通、园区、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吸引国内产业转移,保障企业盈利空间。

  相信有了这些组合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企业转移海外的机会成本,从而把更多企业留在中国。留住劳动密集型产业,便能够保证就业和有效需求,自然也就有了经济增长,有了让贫困人口脱贫的希望。照此发展,拥有良性的经济循环也就不需要过多人为的政府投资了。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