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姚树洁: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分配环节

http://www.CRNTT.com   2012-11-29 10:21:35  


知名华裔经济学家姚树洁
  中评社北京11月29日讯/中国企业家今天刊载学者姚树洁的文章“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分配环节”,文章说,中共18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听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的国家战略目标。胡锦涛的报告还提出更为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也就是从2010年到2020年,全国GDP翻一翻,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翻一翻。这两个翻番的目标实现不算太难,而翻番以后能否保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却是财富的不均衡分配。因此,能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不是增长问题,也不是人均收入提高的问题,而是增长以后的分配问题。

  本博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经济发展和消灭贫困的关系,主要观点是过去高速增长,总体的人均收入提高了,但是,由于优势人群的收入增长过快,最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太慢,而且,有的人收入增长低于物价的上涨速度,导致了高增长无法消灭贫困。第二部分讨论今后8年经济增长的目的比较容易实现,但是,要彻底消灭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却必须在收入分配方面做一些革命性的改革,否则,建成全面小康的宏大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发展和贫困

  绝对贫困,大多数人贫困,是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基本国情。1978-85年的农村改革,把吃饭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以不温不饱为标准计算的绝对贫困人口,七年间下降了80%。

  这段时间,农村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15%,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7年。在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农村的收入分配也能够保持相对平等。因此,人均收入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就下降3个百分点,造就了中国农村高增长和高减贫的黄金时代。不仅如此,由于农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市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差距也大幅度下降。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1978年的2.5倍,下降到1985年的1.8倍。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系统的改革,一直到90年代的对外开放,国家的经济建设重点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虽然,农村乡镇企业曾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也为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国家片面的追求城市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本来一度被缩小了的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再度拉大了,城乡人均收入比例从1985年的1.8倍,上升到2011年的3.3倍。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