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正在下沉的上海 | |
http://www.CRNTT.com 2012-12-10 14:55:27 |
事实上,大片华北、华东地区至今面临相同的问题。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完成的《华北平原底下水可持续利用能力》项目研究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每年超采26.4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每年超采12.4亿立方米,华北平原已形成由冀枣衡漏斗、沧州漏斗和德州漏斗组成的环渤海复合大漏斗,约7.2万平方公里。 而地面沉降将招致数额巨大的经济损失。2002年,张维然团队和上海地质调查研究院曾对之做过细致的分析。据介绍,1921-2010年间,上海地面沉降造成了十几个类别的损失,总计2943亿元,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数值更大。 为了防治沉降,1965年以后,上海市开始采取压缩地下水开采以及开展人工回灌地下水等措施。张维然发现,在上述措施出台之前,1921-1964年,上海每年的平均沉降量为27.93毫米,而在这之后,1965年—2001年,这一数值明显下降,回落至6.19毫米。 与此同时,按照过去的沉降速率,张维然推算得出,若不加防治,1965-2001年,上海地面可能会下沉1370毫米之多,而目前,实际的沉降量为220.96毫米,不足前者的1/5。 “所谓人工回灌,其实就是向地下注水,这是目前世界上防治地面沉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刘金宝告诉记者,一次回灌试验结束后,最远的监测点的地面回弹了1.5毫米。 “对于上海来说,回灌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地质构造不同,其他地区不一定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2005年回国以前,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沈水龙在日本从事地面沉降研究,而当时,日本不少地方遇到的难题就是地下水无法回灌。故而,这个药方是否适用于其他下沉的城市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 高层建筑可能并非主因 尽管沉降速率已大大减小,但上海仍在下沉,而且情况正变得复杂。 事实上,得益于防治得当,上世纪80年代,上海地面已基本停止下沉,甚至有了一些反弹。但到90年代,随着上海越来越“高”,地面沉降重新加速,不过,与五六十年代相比,沉降量小得多。 “1966-2011年下降的29厘米中,有一大部分沉降发生于最近20年。”沈水龙对时代周报表示。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上海市累计地面沉降量大于50毫米的范围达到162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与近郊区形成若干个地面沉降次中心,出现平均累计沉降量普遍大于0.6米、最大累计沉降量接近3米的洼地。而虹桥、三林、张江等地区的局部甚至形成了年均沉降量超过30毫米的沉降中心。 在11月20日召开的上海市人大常委议上,有关方面解释,上海年地下水开采与回灌在总量上已基本实现动态平衡。但随着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兴建,大规模深基坑降排水已成影响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