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转型:纠结中的重新启航

http://www.CRNTT.com   2013-01-15 08:29:18  


 
  转型新期待

  文章称,2012年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经济增速“破八”确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走过2012年,决心已下,思路已有,转型之舟已然重新启航。那么,在2013年或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能期待些什么呢?

  在转型总方向上,李克强副总理说得很清楚,那就是:要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关键是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速度要实实在在,不要盲目攀比,不要有水分;二是要能增加就业,有就业老百姓心里就安稳;三是收入要和增长同步,让群众获得好处;四是速度和效益相匹配,没有效益就不可持续;五是能源资源环境可支撑,在环境优化中实现发展。

  从长远来看,要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说,要经济转型首先要政府转型。在市场经济框架中,市场参与方有两个:企业和消费者。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消费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如果政府硬塞到这个市场框架中,两方博弈一下变成了三方博弈。那政府的目标是什么呢?理论上讲,政府的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也就是“慈悲为怀,以天下为己任”。这有多大可能呢?在目前体制下,政府的目标很可能演化为当政官员的政绩最大化。为招商引资,可以零土地费用,可以免税,可以牺牲环境,可以强拆征地,如此等等。经济增长稍稍趋缓,逆经济周期的凯恩斯经济刺激政策就接踵而来,消费难有表现,投资就只好又是全部寄托,经济转型就会难有表现。

  从短期来看,以下几点可能更值得期待:

  第一,2013年经济增速仍然定在7.5%是大概率事件。目前中国经济短期内已企稳回升,市场对201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要比2012年高,经济增速仍有希望重回8%以上。国内经济短期软着陆的态势已经确认,但为破冰一些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为经济转型进一步腾挪政策空间,政府仍会倾向于主动调低经济增速。这确实很重要,因为这彰显政府转型的姿态。

  第二,2013年的经济工作最终目标由过去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一元目标已经演化为二元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态是对以往经济改革的反思,是对重启改革共识的肯定,特别是包含有路线图和时间表的改革是对以往渐进式改革的大突破,不仅仅是既有改革的深化,更是改革的再出发。基于此,中央下一步可能会重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淡化GDP指标,而加入居民收入增长、节能减排、社会保障等民生和环境改善指标。

  第三,提振内需应该会是2013年的经济亮点。扩大内需的地位近年被一再强调,今年更将其提高到了经济的“基础”地位,强调要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不论是因为短期外需整体不容乐观,还是因为中长期经济结构改革,这一举措都有其必然性。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发展旅游消费、养老消费等等,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内需消费将会更加体现多元化。但同时,短期而言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十分关键,消费基础作用的培育绝非一蹴而就。

  第四,温和的基建投资策略仍会继续,这是“稳增长”的需要。2013年货币政策仍会体现稳健和谨慎性,“边调边看”恐还是主基调,但2013年财政政策会在2012年的基础上适当从宽。为便于与经济转型相匹配,财政资金的投入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倾向民生领域,二是倾向可以打基础、利长远,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

  第五,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旨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系列改革会逐步拉开帷幕。其一,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提高农村土地征地补偿标准是信号,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肯定不会止步于此,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农村集体土地物权流转、土地市场的交易主体改革,甚至土地“农转非”的市场化过渡都值得关注;其二,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开放异地高考是首选。在保持小城镇和县级市对农民入户敞开的同时,户改还要逐步向大中城市推进,不改变户籍与城市公共福利的挂钩,农民市民化就无从谈起;其三,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社会保障由“量”到“质”的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要围绕建立城乡统一保障制度进行;其四,配套财税体制的改革,财政收入要向地方倾斜。这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改革户籍制度的配套措施,不改革财政分配体制,地方政府就没有足够财力和动力为非户籍人口提供同等的公共福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