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揭秘NBA球星赴朝鲜的真相 | |
http://www.CRNTT.com 2013-03-06 09:39:13 |
理查森一行走后不久,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余波未平,罗德姆一行又去平壤“搭桥”,显然更不合时宜,美国政府自更不愿、不敢也不必“寄托”些什么。 Vice Media是此次美国篮球代表团朝鲜行的组织者,其性质是商业性的,目的主要是制作专题电视纪录片,并在4月于HBO播出,因此在行前、行间大肆渲染、炒作,如“13名NBA巨星”(其实连罗德曼在内只有4名美国篮球运动员、前运动员,其中3名属于巡回表演性质的“哈林”花式篮球队)、“将遭遇‘鸟叔’”等等,都是该公司放出的噱头。 据韩联社报道,为了确保HBO的“独家新闻利益”,在访朝期间Vice Media甚至不让常驻朝鲜的其它外国媒体记者随团,“商业元素”昭然若揭。 固然,如罗德曼这样特立独行、素来“大嘴”的前NBA巨星,和久历江湖、闯荡各路码头、习惯于“到哪山说哪山话”的布克茨.布莱克等“哈林”队员,会应景地说一些疑似“篮球外交”的话语,但这未必是美国官方想说、甚至他们想听到的。 “乒乓外交”实现的基础并非乒乓、甚至并非外交,而是当时两国战略利益的现实需要,即在冷战僵持阶段,中美都需要化敌为友,以抗拒“北极熊”咄咄逼人的气焰,双方在“民转官”之前的一系列交往,都是建立在互需、互利基础上的。 而美朝“秘密外交”、“民间外交”虽历史悠久,两国间却不存在这种战略利益上的互相需要,“人质换红包”、“核爆换援助”等做法,在美国看来恐更似要挟而非交情,在这种背景下,温特雷所谓“和‘乒乓外交’不具可比性”的说法,也便绝不仅是一句外交遁词了。 一些媒体和评论员津津乐道于金正恩对NBA篮球的喜好,并以此作为“篮球外交”实现的基础,显然过于天真:NBA不仅金正恩喜爱,其已故的父亲金正日同样喜爱,后者还曾以“打篮球可以让国民长个”为由鼓励在国内开展篮球运动。 2006年前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朝时,就曾给金正日带去过一个乔丹签名的篮球,当时“篮球外交”的提议便不绝于耳,如今物是人非,金正日已经去世,那只大有来头的篮球,则不过于无数奇怪的“国际礼品”一起,保管于妙香山的“国际友好展馆”陈列厅中。 金氏祖孙父子三代都喜欢日本饮食,金正日热衷欧洲日用品,金正恩在瑞士上过学且喜爱一些西方生活方式,这些都是个人爱好,和政治理念、作为无关。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