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港刊:德法和解启示中日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13-03-22 11:08:48  


2012年7月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法国兰斯会面,幷参加德法和解五十周年庆典。
  中评社北京3月22日讯/香港《亚洲周刊》3月24日(提前出版)一期登载题为《德法和解对中日关系启示》的文章,文章说,德、法两国是欧洲整合的强力引擎,德法之友好,在全世界恐怕找不到第二对。但德法并不是天生的最佳搭档,数百年来,他们曾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检视德法由百年世仇蜕变为坚强盟友的经过,在中日关系因钓岛纷争剑拔弩张之际,或可发挥启示作用,提供和解的线索。

  从百年世仇到和解典范

  近代德、法间的敌对,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30年战争,法国积极谋取欧洲霸权,而德国还是四分五裂的城邦时期。1813年,拿破仑被英、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的反法同盟打败,此后,德(普鲁士)、法冤冤相报俨成宿命。从1870年起的不到一个世纪时间里,法德三次兵戎相见(普法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浴血残杀。普法战争后,统一德国的普王威廉一世故意选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登基,尽情羞辱法国;于是一战后的议和条约当然也就在凡尔赛宫签,法国报了一箭之仇,痛宰德国,埋下后者在20年后挑起更大战争的祸根。

  盛产葡萄酒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是德法恩怨的缩影。该地区在30年战争后割让给法国,普法战争后归还普鲁士,一战结束后回归法国,二战初期被纳粹德国占领.二战结束再次被法国收回。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描写亡国奴被禁学母语的悲哀,说穿了就是大法兰西民族沙文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作,谁欺负谁,其实还得看是从哪个年代算起。以社会讽刺和幽默语言着称的作家兼插画家温格尔曾以“欧洲的厕所”来形容他的家乡,意思是这块资源丰饶之地引入觊觎,“老被占着”。

  二战后,世代深仇在冷战的现实威胁下,终于出现和解的契机。最大功臣之一就是出生于洛林的罗伯特.舒曼。舒曼曾短暂担任法国总理,其后出任法国外交部长。他出生时是德国人,后来变成法国人,切身体会到历史仇恨的无稽,因此大力推动和解,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确保成员国互免关税直接取得煤、钢等资源,是欧洲共同市场概念的滥觞;德国鲁尔区(也可以说是西德工业)因此获得重生的机会。共同的经济利益,将战后德国的命运和西欧绑在一起。

  随后,法国为脱离美国的掌控,积极拉拢德国,1963年1月22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登纳签署德法友好合作条约,也就是《爱丽舍条约》,制定交流机制,奠定了德法友谊和欧洲整合的基础。《爱丽舍条约》今年庆祝50年金婚,诺贝尔和平奖在去年年底颁给欧盟,正是因为德法尽释前嫌的和解典范,成就60多年欧洲的安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