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产业升级要驶入“蓝海”

http://www.CRNTT.com   2013-08-22 08:54:16  


  中评社北京8月22日讯/在当前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能源瓶颈、技术水准、产能过剩等众多因素制约下,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较快发展,需要大力推动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产业要升级到“微笑曲线”的两端,即附加值较高的销售和研发;产业要转型到附加值更高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转移到其他地区。

  人民日报发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文章认为,思考转型,一定要跳出国内的局限。虽然东、中、西部工资水平存在差距,但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劳动力已经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再加上这几年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得非常快,国内地区间工资差异有限,转移空间不大,到海外去是一个必然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海外转移,也符合历史和经济规律。日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将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电子加工等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这些国家在80年代又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环节用来料加工的方式转移到中国大陆,这种转移支撑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文章分析,从劳动力承载能力来看,非洲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加工制造业中吸纳了大量工人,有研究显示,国内加工制造业雇佣的劳动力应有1.5亿人之多。非洲拥有10亿人口,目前平均收入水平是中国的1/4,很多国家的收入水平甚至不及中国的1/10。转移到非洲,可以增加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微笑曲线”两端的可能性,并获得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转移到非洲对中国的产业转型也会有很大好处,生产规模扩大后对中国机械制造业和相关产品的需求会有所增长。

  根据世行研究,2010年,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制鞋业的工资约为中国的1/8到1/10,大约是越南的一半,而其工人劳动生产率大约是中国的70%,与越南相当,所以埃塞俄比亚在制鞋业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是2010年,中国约有制鞋工人1900万,越南有120万,而埃塞俄比亚8400万人口中只有8000名制鞋工人。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