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林志颖被打假:长盛不衰的胶原蛋白骗局 | |
http://www.CRNTT.com 2013-11-26 12:08:08 |
特点四:胶原蛋白美容效果难以量化判断,还常添加其它有效成分,谎言不易被戳破 美容和延缓衰老这种功效本来就难有标准,而正因为没有标准,谎言也自然不容易被戳破。 此外,其它保健品常用的套路胶原蛋白制品也在使用,声称是A物质,其实是B物质在起作用。说是低聚果糖其实起作用的是酚酞(泻药);说是左旋肉碱其实起作用的是西布曲明(减肥药)。专业人士也普遍认为,口服胶原蛋白制品的作用来自安慰剂效应和添加其它物质(雌激素)。 而对于外用面霜和乳液,则常常添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等这些已经被皮肤学明确肯定能够帮助皮肤保持弹性且同样成本低廉的成分来达到圆谎的效果。(维A和维E对皮肤效果的资料来自美国匹斯堡大学皮肤学系副教授于2006年2月发表于《科学美国人》的文章)。 总结来看,胶原蛋白类保健品挂着部分科学理论的“幌子”,原料成本低廉,制取技术相对容易,安全性有保障,此外效果也不易评估。而这些特点几乎是“抗辐射产品”、“小孔视力保健仪”和“磁化水”等等“保健产品”所都具备的。 ■ 最后,在胶原蛋白保健问题上科学界和公众认知的矛盾值得深究 民众的科学素养欠缺,容易被概念混淆,而商家也乐得加剧这种混乱 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依据国际可比标准设计并组织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公民中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仍然只有3.27%。但对比一下历史上的其他国家,目前中国的公民科学素养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欧盟(1992年5%)等主要发达国家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时水平相当。而在所有与科学相关的信息中,中国公众最感兴趣的科技发展信息是“医学与健康”,选择比例为82.7%。(需要补充的是,即便在今天,美国民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也仅有28%,民众科学素养欠缺是世界通病) 一方面对“健康和医学”领域有强需求,一方面却不具备判断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所以不仅是美容产品,整个“保健品”行业,都是靠这种“混沌的公众需求”支撑的。 在中国如此,在美国也同样,因为这个行业的虚假营销过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曾经打算像药品那样,采取“不经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审批,不得上市”的法规。然而,公众的激烈反对,迫使国会否决了这一计划。结果,FDA只能退而求其次,仅负责禁止“保健品”的虚假宣传,以及打击添加药物成分。而相比之下,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保健食品相对宽松的监管下,这些产品更是如鱼得水。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