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四问张艺谋超生事件

http://www.CRNTT.com   2013-11-29 10:35:45  


 
  第二:是人权还是特权?

  人权是价值观概念,而特权描述的是真实社会中的权利的实施、分布状态。特权二字,从来都是一个描述相对状态的词。

  特权是在承认人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的一个相对性的描述。这个描述不但包含绝对性描述(人权),也包含了相对性描述(特权),是一个更多信息量的描述,必然更接近真实而复杂的社会。

  既然如此,那么绝对性(人权)显然就不可能否定掉相对性(人权)的描述。比如,我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反对者不能用“那是红色来驳斥”。前者不但包括颜色的描述,也包括相对状态的描述,是个更多信息量的描述.

  那么,我们就可以回答,是人权,但也是特权。特权与人权并不矛盾。用人权来否定特权,是错误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文章开头说,价值观简单明了,宣诵起来是容易的,但在社会事实中使用价值观,却需要一番推理与思量。

  第三:如何得到特权?或者,身份是什么?

  紧接着的问题就是,他是如何得到这个特权的呢?有人说,张不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制订者与执行者,也没有参与体制内分肥,所以,即使获得了特权,也只该被视为公民的一种消极逃避而已,也该支持。
  
  这种说法接近问题的关键,即张艺谋如何取得特权。换个角度,即是他的身份问题:是一个体制外的成功导演与商人,还是与体制绑定、从体制分肉吃的人。

  张艺谋是体制内导演,曾经担任政协委员,政协虽然不能说体制内,但肯定是合作者。某种程度上,张也是特定意识形态美学与价值观的宣传者,在《英雄》中,“秦王为天下”,“剑侠无名”被万箭穿心也是值得的。除了这些,从当地计生部门找不到,到体制内的电影制片厂无动于衷、驱逐记者,都暗示着张的身份。

  当然,即便这样,如有些人所言,他没有具体参与计生部门的任何工作。那么设想一个场景,强拆的不是计生政策的执行者,计生的不是强拆的执行者。强拆的不去拆计生的房,计生的不去管强拆的娃。相互交换,相互给予特权,是否就都变成了值得声援的英雄呢?显然,问题不在于是否具体参与,而在于是否依附、赞同体制。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成功人士的社会资源远超过普通老百姓。到了张艺谋这个层面,饭局上攀攀关系,寻到一个相关部门的宽松处置,甚至相关部门的委曲求全,自是不难,归根到底还是千丝万缕的权力网络在起作用——不管是本身的还“租”来的。从这个意义上,张艺谋超生的问题,不在于多生孩子,而在于权力的庇护。

  其实,不管那么多,只要张在声明中说一句,生育是公民的权利,以上推论全部打翻,所有骂声都会变成赞美。但是,这种与体制决裂的举动会发生吗?所以,我们支持杨支柱,因为他明确反对,而不是勾兑。

  有人用集中营作打比方:“当集中营中的一些犹太人幸运的获得了逃跑的机会,那没机会逃跑的犹太人是不是应该去检举、制止他们逃跑?”但是,如果集中营里的犹太人扣押了一个德国军官,为了这个军官的人权,是否应该放了他?如果扣住一个军官的太太呢?

  当然,社会是灰色的。从老百姓贿赂取得豁免,到权贵的特权,并没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这条线很主观。但在中国语境下,我还是愿意把权力的三亲六戚,朋友哥们都算进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