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胡风在文革后的平反之路 | |
http://www.CRNTT.com 2014-05-25 10:05:45 |
1986 二次平反:获“现代革命文艺战士”评价 1985年6月8日,胡风逝世,享年83岁。由于胡风家人对文化部拟定的悼词表示异议,追悼会直到次年一月才举行。在文化部部长朱穆之所致悼词中,胡风终于获得了充分肯定的评价。 胡风在1980年被首次平反后,先后出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顾问等职。但是直到1985年去世,始终没有洗脱“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损害革命文艺界团结”、“写过反共文章”等罪名。在他离世后,这直接导致了胡风家人与文化部门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作为对人进行盖棺论定的悼词,措辞上的一两个字之差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终生评价。最初拟定的胡风悼词是依据1980年那份胡风本人并不认可的平反文件,因此其家人反对最初版悼词,也是尊重死者遗愿。 由于悼词陷入僵局,追悼会不得不无限期推延,而胡风遗体也不得不冷藏在友谊医院太平间里等待。直到他去世后7个月,追悼会才得以举行。 新拟定的悼词开头对胡风进行了定性:“我国现代革命文艺战士、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胡风同志”。对于1950年代那起改变胡风命运的公案,悼词中也作了回应:“当时把他的文艺思想问题夸大为政治问题,进而把他作为敌对分子处理,这是完全错误的。”另外,悼词还对胡风进行了全面肯定:“胡风同志的一生,是追求光明、要求进步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努力为文艺事业做出贡献的一生。”⑤ 这篇悼词对胡风进行了完全正面的评价,然而细究起来,“现代革命文艺战士、著名文艺理论家”这样的评价,仍显不够分量。对比当年对胡风猛烈批判的两位重要人物的悼词:对郭沫若的评价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贞不渝的革命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⑥,给予胡乔木的评价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⑦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