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香港与内地20年来政治磨合进程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4-06-27 09:18:43  


 
  互相“摸”,目标却不是过同一条河

  最根本的原因,是双方的出发点非但不同,目标更是不同。如果目标一致,摸来摸去,最终总会走到一起来的。但如果目标不同,终有一天会撕破脸皮、恶言相向。当初“摸石头过河”的目标是过河,目的地是对岸,但双方的对岸在一开始,就不是一样的。

  在中国官方和内地许多老百姓的认知中,香港回归、一国两制,代表的是香港从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地社会,回到中国大家庭;香港人最终要与其他省份的人一样,生活在同样的政治生态系统里,与此同时意识形态部分也会趋同。说白了,这是一个政治整合(integration)过程。因此,中国官方的政策是保留香港在经济上的充分自由,允许地方特色的存在,但在政治上要让香港越来越靠近内地,政治整合趋向内地化。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

  而在香港,有少数人,是非常了解港英政府与北京的谈判细节的,但当时并没有香港民间代表的参与。所以大部分港人认为,他们对自己的命运一直就没有起码的参与权。对于最初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50年不变”的大方案,大多数港人虽然并不以此为满足,仍觉得这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处理两边关系的弹性框架,在摸索中往前走。

  只不过对大部分港人(尤其是香港的中产阶级)来说,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他们虽然认同“中国大家庭”,但他们心目中“一国两制”这条路的未来,并不是要让香港越来越像上海,而是希望香港越来越像其他的国际化大都市,不但有自由,有财富,有法治,还有民主,分享着纽约、伦敦、悉尼、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普世价值。

  这就可以说明,当前为何会出现“占领中环”这类行动倡议和其他的火热情绪。因为近20年前港人回归时所期盼的国际大都市的普遍价值——自由、繁荣、法治、民主,他们至多只有一半,他们觉得已经等了近20年了,不应该老缺乏另一半。

  因此,近20年里“一国两制”大框架下的香港回归,在双方都从具体层面上摸索如何相处的路径的同时,却越来越发现双方不是要过同一条河。摸索来摸索去,都发现自己摸到了对方的问题所在,于是就有了很多摩擦。比如2003年,试图在香港推出涉及“国家安全”的第23条立法,引爆了回归后香港最大规模的50万人上街游行,直到香港保安局局长下台才平息。今年7月1日有多少人上街,马上就能见分晓了。

  这是我从美国到香港的21年里,作为一个中间人士看到的最大悖论。伦敦花了150年时间,把香港变成了人人皆知的非政治化城市。而北京只用了不到15年的时间,就把香港变成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城市,每年都有多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这是北京有意为之吗?当然不是,北京绝对不愿看到香港越来越政治化,而是希望它和当年在英国统治下那样,大家只忙于赚钱、不问政治,结果却适得其反。这不是最大的悖论,是什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