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流言,故事会与国民性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4-07-11 15:51:27  


 
  而体育媒体之所以这样的先生常见,可能是因为议事常被“404 not found”,发展民科又会被方舟子追喷,思前想后,只能转战相对不那么显眼的体育界。都是看个热闹,谁会来追究呢?追究当然是有的,比如“菲戈风波”等。

为何宁可相信罗伯特高论

  体育传媒本质上是一种“以体育为对象的新闻媒体”,既需要按照新闻媒体的一般规则和专业技能来运行,又需要对报道对象有尺度之上的理解。然而我们的从业者似乎并不能给予读者具备足够专业水准的资讯,他们或者因为成本关系和业务素养,不足以建立覆盖面广、即时性强的信息网;或者虽然从各个信息源获得了足够多的材料,却没有足够能力对其加以整合与甄别。加上他们又沾染了流行风气,认为事事都可归结于虚无缥缈的“体制”、“文化”或“民族性”,于是动辄做鲁迅状,或慷慨激昂、或沉痛批判。二十多版体育报纸,一半是来路不明的流言和脑补出的“故事会”,一半是国民性反思,比新闻联播还要严肃,读者实在分不清自己是在消遣还是受罪。

  所幸媒体人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便去转载国外同行包含更多有效信息的文字—《体育画报》(SI)和《扣篮》(SLAM)在中国都找到了固定合作方——以补自己的不足。然而他们依然自鸣于得自中学作文的经验,时不时要把不甚高明的幽默感借着某个罗伯特的名字抒发一番。至于读者的心理,他们既已忍受了故事会和鲁迅,此时也不过像中学语文老师一般,或者懒得较真,或者聊作一笑。

  其实假设一下,把署名为罗伯特和安德鲁的宏文归到李毅或李铁根名下,观感会有什么不同。直觉告诉我,变了个名字和国籍,客观性仿佛就削弱了许多,哪怕文字上的趣味丝毫不减。这就出现了要命的问题:从体育到经济学,我们宁可相信假托了罗伯特或安德鲁大名的言论,也不愿去读本国媒体人的文章。后者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早已被安上“不专业”、“不客观”的标签,翻身无望了。

  原标题:中国报纸上的足球名宿专栏:流言,故事会与国民性反思 
 
  作者:阎京牛  来源:Time Weekly - 2014-07-10 04:00:37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