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解决“银发贫困”须多管齐下

http://www.CRNTT.com   2014-10-12 10:53:22  


  中评社北京10月12日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保障中心教授杨燕绥近日发布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指出,由于老龄人口存在养老资产不足、消费和购买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中国可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更有养老专家指出,《报告》是按照65岁计算老龄人口。而2014年中国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若减去15年养老金平均支付期数,应当从61岁开始计算老龄人口,也就是说,实际情况将更加悲观。

  经济参考报发表财经评论人张平文章表示,《报告》反映出当前中国“银发贫困”的三大问题。

  首先,未富先老,即老即富准备不足。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但中国却在远未达到这个经济水平之前就早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造成了现在的“银发贫困状态”。

  其次,未备先老,显现出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比如,很多地方养老院床位不足,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最后,未老先懒情绪滋生,劳动人口15至64岁就业参与不足,加之养老金增长快于低收入人群工资增长的“倒挂”政策,鼓励人们提前退休和早退休,更加剧了养老资产准备不足。当这个人群进入高龄失能阶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文章认为,解决“银发贫困”问题须多管齐下。

  其一,政府部门和垄断国企应该加大对养老基金的投入。目前很多政府部门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这样可以更好地拉动GDP的增长,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还有所欠缺。

  当前,中国政府一年补贴只有2200亿元,只占中国总财政收入的2%。其他国家花在社会保障方面的钱远比我们要多,美国是50%,欧洲各国也在40%至60%。即使未来国家财政加大对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与其他国家相比也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不仅如此,垄断央企、国企也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拿出更多的红利注入到社保基金中,以填补社保基金日益增大的漏洞。

  其二,养老金政策欠公平,身份制和多轨制等问题导致养老金贡献和待遇差距在不断加大。在养老金问题上,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未富先老的快速老龄化,我们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养老政策的公平性。建议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手段,让新参加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参加到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基金中来,这样养老基金的参与队伍将会不断扩大。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