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夏斌:宏观调控中的“底线思维”

http://www.CRNTT.com   2014-11-28 09:05:31  


 
  调整意味着什么?意味要深化改革。要改革必然应直面风险暴露并带来的阵痛。那么改革速度底线在哪?底线在“部分阵痛”,但不能因阵痛加剧而引致“生命危险”,也就是不能引发国家的全局性、系统性风险。譬如资本账户开放改革,当国内诸条件不成熟,且资产泡沫风险犹在,如果一下子完全打开资本流动大门会引起中国经济的混乱,那么该项改革只能是“部分阵痛”,渐进推进。又譬如土地制度改革,在其他财税改革和条件还未充分准备前提下,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短期内若全归农民,会引起中国经济甚至是社会的混乱,则宜徐图进之,不能冒失求快。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消化过剩产能的底线是什么?全国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缩水,金融可以去杠杆,企业可以破产,但是不能让当前的经济增长对就业有剧烈的冲击,也不能应部分企业债务问题连锁引发全国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和经济危机。换句话说,对业已存在的风险,只能用时间换空间,力争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去慢慢消化,而不能用危机式的、休克式的方式去消化。

  说到底,底线思维是什么?就是政府在实施各种调控技术中,必须坚守就业稳定和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大局。这既是出于对经济的考虑,同样也是出于对社会和政治大局稳定的考虑。若确实能做到二者,GDP增速再低一点,改革步伐再快一点,并不可怕。

  在今天国民经济遇到重大困难与转折时期,政府应是毫不隐晦,直面坦承,处理好改革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增速、稳定经济与社会风险三者间的平衡关系,这是关键。这一关键不取决于经济学上的泛泛讨论,而是取决于能不能对转折时期的经济形势有一个冷静、客观的判断,取决于对于“三期叠加”中的三个“现象特征”做到心知肚明。面对这些复杂的细节,要实施正确的调控技术,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形势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而其中细节正决定着成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