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新常态的要义是减速治理

http://www.CRNTT.com   2014-12-10 08:40:40  


 
  新常态下的减速治理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最为核心的要义,就是利用好减速时期进行最为积极的结构性改革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可称之为“减速治理”。只有利用减速压力推动全面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高效均衡的增长阶段。“减速治理”往往是人们最不愿意进行的活动,因为有太大的风险,有的国家成功,有的国家就没有完成;但没有减速期,人们又不愿意进行深刻的自我增长方式的调整和结构性改革。因此不应回避“减速治理”这一难题。

  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减速是经济体的一次大的“清洁”,熊彼特称为“清洁机制”,即淘汰落后企业,推动创新企业发展。但这一理论机制在现实中难以完成,特别是亚洲国家,有着政府干预(支持)的赶超过程中,政府支持的项目或企业都不愿意被清洁,反而抗拒减速清洁,形成所谓政府支持的“僵尸”企业,将创新企业所需资源吸入,而减低了创新活力。因此,减速治理的核心就是利用“减速”重建新的增长方式和增长机制。韩国是一个“减速治理”成功的案例,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全面实现资本市场、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成为一个近乎完全的开放经济体。在更具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不仅可以增加劳动力市场弹性,降低创新的劳动力成本,而且能够激励包括新建中小企业在内的不同规模企业参与技术进步,从而为创新外溢效应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Taegi Kim and Keun-Yeob Oh运用韩国216家企业1985-2007年微观数据,证实在此期间,由研发支出水平和专利数量提高衡量的知识增长已经对韩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着的正效应。经过危机后的市场化改革,韩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一定成效,并平稳地过渡为一个发达经济体。

  中国的“减速治理”包含着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和对现有存量的结构性调整,而且在宏观政策上要有足够的定力,让减速成为一个“清洁机制”,清理僵尸企业,鼓励创新。

  ——市场化改革重新起步。首先就要打破政府长期通过“支持”的干预资源配置机制,让市场进行配置。政府干预的纵向资源配置体制,是中国工业化赶超的成功经验,现在却阻碍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转变的关键在于:一是政府要改革自身,转变职能,切实简政放权,彻底政企分开;二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促进我国统一市场的尽快形成,重点解决更高层次的开放即要素市场的开放问题,解决在资本市场、人员流动、基础设施、信息等领域的割裂问题;三是打破“条块分割”的现状,纵向和横向的行政干预形成的条块分割影响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也保护了落后,使得区域间贸易量减少或者萎缩,分工无法深化,创新难以外溢;四是强化法治,完善一系列标准体系和法规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而其中的关键又在于政府自身要守法。

  只有打破政府干预资源配置,中国才能进行“减速治理”。中国当前大量的“僵尸企业”仍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吸收大量的宝贵资源,降低社会的效率。在强化市场淘汰机制的同时,应尽快启动加速折旧,类似于1981年里根政府制定的《经济复兴税收法案》就提出了加速成本回收制度(ACRS)。在政策激励下,企业固定资产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同时提高环保标准,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工业化升级,提高工业制造业的效率,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稳定中国工业制造业份额在35%左右的水平。

  ——存量释放,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推动服务业发展。当前服务业发展很快,但多为效率较低的行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相差一倍以上。主要原因是中国现代服务业主体的一部分存在于事业单位,如科教文卫;另一部分存在着严格的管制,如电信、金融、铁路、航运以及大量的公共服务部门,如水电气供给与排污等。这些服务业部门按发达经济体计算,基本上占服务业价值的80%以上,而我国长期困在事业单位和管制中,发展很慢。事业单位改革与放松管制相结合,释放出中国的现代服务业的存量,吸纳社会资源进入,才能提升服务业的效率,参与到服务业的国际竞争中,服务业存量调整至关重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