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谢楠:“小确幸”不应被“台独”意识所扭曲

http://www.CRNTT.com   2015-01-03 08:23:48  


 
 沉浮于“台独”理念、“闭关”心态与民粹意识中的“小确幸” 

  客观而言,追求“小确幸”并无不妥之处:一是在一个强调多元价值理念的社会当中,个体多样化的发展选择本身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二是面对现代社会的无处不在的压力与风险,追求“小确幸”是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避免生活过度功利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大陆社交网络中转发率最高的也是各类“心灵鸡汤”,可见两岸社会的心理需求具有高度同质性,毕竟人需要“诗意的栖居”。三是对于社会而言,“小确幸”思潮有助于人们反思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甚至是GDP数字增长的发展方式是否符合当代人的真正需求,维持既有的发展方式又需要付出哪些代价。

  但令人遗憾的是,原本能在私人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小确幸”在岛内恶劣的政治生态下,由反思“发展主义”滑向反“发展主义”的极端,并被恶意地引入了公共领域,成为岛内在野势力为实现自身政治目的的旗帜与武器。同时,因李登辉和陈水扁持续推行“去中国化”教育,将中华民族文化符号逐渐“虚化”、置换为具有强烈“台独”色彩的台湾本土文化符号,这使得岛内青年群体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念体现出更复杂的面向:不仅具有强烈的个体主义本位特质,还隐藏着浓厚的“台湾主体意识”情绪。

  “小确幸”观念在台湾社会的正式登场是在一个具有浓厚“反中”意味的场合。在今年3月的“反服贸运动”中,占领台“立法院”议场的青年学生宣称,“我们相信,台湾是个可以让青年实现创业梦想,开咖啡厅、开个人公司,可以靠自己打拼就能变‘头家’的创业天堂”。其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们不需要两岸经济合作,我们自己也能过得很好。“小确幸”在这一刻已然成为岛内部分民众“恐中惧中反中”情绪聚焦点,变成为对抗大陆、捍卫自身生活方式的最佳理由。岛内某位艺人的话最完整阐述了这种观念:“我真的觉得,我们不要赚这么多的钱……陆客真的不要再来了,我们真的要牺牲我们的生活品质吗?有人说不签服贸会被边缘化。我想问的是,难道我们还不够边缘化吗?服贸让我们把自己的角色看清楚,我虽然没站出来特别发声,但如果你问我,我会告诉你,我反服贸。”而正是这种“反中恐中惧中”的“闭关”心态为民进党强力阻击服贸协议提供了民意基础。

  “小确幸”不仅成为岛内部分民众(特别是部分青年群体)反对两岸服贸协议、抗拒两岸制度性一体化进程的有力武器,还进一步与岛内民粹思潮汇流,成为各类环保团体反核能反“核四”、实践极端环保主义主张的最佳理由。从理性的角度思考,获得“小确幸”的前提本应是稳定可预期的经济增长,无论是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还是推动岛内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台湾经济未来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在岛内浓厚的民粹氛围下,“小确幸”已被浪漫化为一种最佳生活方式,“低碳”、“慢活”、“创意”、“生活品质”成为必须捍卫的关键词。当然“小确幸”也要求“拼经济”,要薪资增长,但却不要“两岸经济合作”与“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似乎只靠开咖啡店和个人公司就真能“出头天”。不得不说,“小确幸”在此已蜕变为一种极为矛盾而短视的社会心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