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当代艺术为何让大众看不懂?

http://www.CRNTT.com   2015-01-06 13:14:03  


 
中国当代艺术最终还要符合国人的审美

  对梁克刚的观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王华祥则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当代艺术表达的方式和使用材料、媒介随着技术进步而变化,与世界同步是合理的,但如果把工具的变化当作艺术评价的标准,就比较荒谬,“当你没有能力真正去辨别艺术和非艺术或者艺术的质量,宁从使用的手段来判别”。因此,艺术最终还是要回到“对谁说”和“为谁服务”的问题。王华祥提出一个“国内的西方”观点,“中国有一个自己‘国内的西方’,这个‘西方’比西方对我们的影响要大得多。因为太想成功了,你甚至都不想对中国人说,而自己到底要什么也不知道。回到美术史来看,上世纪80年代被翻译过来的文学、哲学是艺术家所依据的,而当时的翻译家对于当代艺术、现代艺术了解的只是中文的词语概念,并没有看到作品,因此中国艺术最初建立的基础本身很可疑。”

  王华祥认为,艺术还是要接地气,“中国的当代艺术好像一直在生产一种出口的产品,而不是面对国内的需要。这种局面正在发生,相当多的画家已觉悟到必须创作出符合这块土地、符合中国人审美以及与中国人发生关联的作品,如此,我们的作品也就将不以西方做参考,而是多元化的艺术,从而改变西方把中国艺术当作应声虫而加以鄙视和藐视的态度”。

社会学提供资源也造成局限

  与艺术家主动“招惹”哲学相比,社会学和当代艺术似乎有一种和谐关系。但是,蒋安平表示,无论是艺术创作或理论,中国当代艺术一直游离在社会学的浅层层面上,严重禁锢了对生命与艺术的深层理解与传达,同时因为缺乏深层的人文精神支撑而执著于艺术的对抗,禁锢了自身灵性的发展。

  确实,谈到当代艺术,总是绕不过一些标签——选取与意识形态有关的符号。梁克刚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这些样式,与其生存处境有关,“中国当代艺术一直处在非正常的状态,在表现上总是有个针对性,这给了当代艺术创作的资源和目标,但也成为其局限性”。另一个原因则是受到西方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初,西方一些批评家、策展人、收藏家及艺术经纪人来到中国、选择中国当代艺术时,是按他们的趣味、对中国的想象来选择的,这种不全面的选择给部分艺术家带来了机会和成功,这类作品因此流行起来,反过来这个潮流也影响着国内艺术家”。这种社会学的介入给当代艺术带来机遇,但也带来了困境,“不是彻底个人的作品,而形成集体化的、共性的东西”。

  王华祥也认为,社会学这样的风气,已经阻碍了当代艺术发展30多年之久。“西方的艺术有一条艺术本体的发展线索,而中国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概念都是外来的,没有经过体系化地引进。而且中国艺术比较重实用主义,就容易变成社会学。中国艺术家搁置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本已跟世界同步的语言,到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变成你只要具有叛逆性,就被看成是一种先锋的、当代的艺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