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当前中国外贸形势及对策

http://www.CRNTT.com   2015-07-17 07:20:27  


  中评社北京7月17日电/由于受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今年中国外贸呈现总体下滑态势。当前中国外贸增速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拐点时期,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对于实现“两个中高”、稳定就业意义重大。应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积极拓展新兴市场空间,尤其要注重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重塑产业与贸易竞争新优势,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中国经济网刊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文章分析,中国外贸发展仍面临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外部风险可能增多。

  一是外需市场不振。IMF预计,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3.5%,增速比2014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欧元区、日本将分别增长3.1%、1.5%、1.0%;主要新兴经济体印度、俄罗斯、巴西将分别增长7.5%、-3.8%、-1.0%。各国消费投资需求普遍不振,导致国际贸易增长仍然乏力。WTO预计,2015年全球贸易量增长4%。

  二是高端产业出口面临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高技术产品和服务领域快速发展,继续推动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过去5年间,美国和欧盟出口额年均增长分别为9%和8.2%。特别是智能制造装备将成为未来高端制造的国际竞争焦点,德国确定了“工业4.0战略”、日本政府通过了“机器人新战略”、美国发布了“实现21世纪智能制造”,都说明了这一点,各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都将带来智能制造装备的大量市场需求。其次,电子信息产业升级也为发达国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传统消费电子产品正在向网络智能化发展,“互联网+”概念产品,包括支持物联网的硬件设备、家居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可穿戴设备、3D设备、交互和超高清电子产品等市场前景广阔;智能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将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在大数据、机器人、智能汽车、新一代智能家电推动下,超级计算、大型存储、传感器等将是新的增长点。Gartner预计,2015年全球与物联网有关的处理、传感及通信半导体市场将增长36.2%。

  三是中低端产业面临周边低成本国家的竞争压力。由于中国生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周边国家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比中国低廉,引资政策优惠,承接加工制造业转移速度加快,促进了出口快速增长。过去5年间,印度和东盟出口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4.2%和9.8%,一些在华跨国公司逐步向周边发展中国家转移。

  四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继续影响进出口。到2015年3月末,纽约、伦敦两地油价比2014年高点已跌去一半以上。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世界石油库存将在2015年中期达到峰值,下半年有望企稳并于2016年小幅回升。英国商品研究局(CRU)编制的钢材价格指数显示,到2015年4月初,全球钢价指数同比跌幅扩大至16.8%,其中北美、欧洲、亚洲比上年同期分别下跌22.4%、6.7%和20.5%。铁矿石市场2014年价格跌幅高达47%,2015年以来价格继续下跌。

  五是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重。一些区域自贸协定形成规则壁垒,对协定外的国家形成产品和服务出口歧视。据世贸组织统计,截至2014年10月,20国集团实施贸易限制措施962件,比一年前增长12.4%。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监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超过1/4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

  六是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2014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4%,2015年一季度又升值4.2%。

  从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文章认为,虽然中国外贸增速明显下降,但结构在不断优化,说明近年来中国外贸战略和政策调整已见成效,外贸的基本面仍然是向好的。从国际方面看,随着美欧经济继续复苏,新兴经济体加快发展,有利因素仍然存在。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服务业持续发展,海外直接投资进入加速期,都将为外贸出口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尤其是自贸区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外贸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当前外贸增速变化:一方面国际经济大环境短期难以改变,另一方面中国贸易规模已列世界第一,过去的高增长难以重现,中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应坚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与产业创新发展结合、扩大外需与扩大内需相结合、长期战略与短期战略相结合的原则,推动中国外贸从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1、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构建全球自贸区网络、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等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空间。一要稳固美国、欧盟市场。一方面要通过加快商谈中美自贸区、中美双边投资贸易协定(BIT),重点消除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壁垒,扩大双边进出口;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欧盟市场潜力,重点扩大高端装备、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二要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开拓东盟、韩国、印度等亚洲市场,积极拓展东欧市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贸易量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值接近3万亿元,约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四分之一,预计未来10年将突破2.5万亿美元。应加快拓展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空间,尽快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贸区,消除贸易投资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依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合作平台,扩大贸易投资规模。尤其是通过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产能合作等,带动中国大型成套设备、高端装备制造、零部件、核电、高铁等产品出口,以及金融、交通运输、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出口。三是扩大自贸区网络,逐步拓展到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