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新时代的改革“闯关” | |
http://www.CRNTT.com 2015-10-23 07:30:44 |
改革的方向 文章提出,无论是民众,还是决策者,大家都认为中国经济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但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决策者实际上已经点明,在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这么一句话: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实际上,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一直都存在两种模式,一是有效的小政府加有效的大市场,一是有效的大政府加小市场,前者的代表是英美,后者的代表是过去的中国和苏联。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有效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虽然在效率上相辅相成,但在规模上却很难做到相得益彰。这也就是说,出现有效的大政府加有效的大市场应该是小概率事件。 那么具体来说,中国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什么呢?应该是有效的小政府加有效的大市场模式,这不但为历史所证明,例如英美先后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也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所证明。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大政府小市场国家,买粮需要粮票,买布需要布票,外出需要介绍信,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农民连如何种田、种什么作物都需要听命令行事。由于管得太多、统得太死,当时的中国经济缺乏活力,民众的生活水平低下。 改革开放后,政府逐渐放权让利,放松了对市场的控制,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结果粮食丰收,城市出现了私营企业,这促进了经济增长,也促进了就业。政府的退出激发了市场活力,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进入快车道,人民生活水平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幅上升,成就举世瞩目。 值得欣喜的是,决策者也认识到,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激发市场的活力,将是中国改革的方向,这一点也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新时代的改革“闯关” 文章指出,既然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下一步就是怎么做的问题。目前的中国经济已走到了一个“关口”,“闯关”是不可避免的,就像1980年代的价格“闯关”那样。 “闯关”有经济和政治风险,但却无法回避。要“闯关”成功,中国政府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顶层设计,到底要改什么,怎么改,要明确下来,公示社会,寻求共识,尽量降低社会成本,二是要有破釜沉舟的政治勇气,要勇于担当。就像上文所述,很多改革的政策对短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有负面影响,但我们不能因为有这些困难就逃避改革。相反,我们应该寻求以最优路径去实现目标,同时在核心问题上应坚持原则。 不过,现在“闯关”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实力在最近两年被大幅削弱,这得益于党中央的反腐。在历史上,很多改革方案都非常好,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巨大困难,最终功败垂成,这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由于改革必然会损害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能否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克服这种阻力就成为了决定改革成败的重要原因。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推行了长时间大力度的反腐斗争,大量腐败官员的落马不但遏制了腐败的蔓延,还削弱了相关利益集团的实力。这种情况无疑是非常有利于改革的。 进一步说,中国目前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要抓住目前的有利时机,建立一个适合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国家。 根据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和其他人的统计,在工业革命前,中国的人均GDP与全球平均水平差别并不大,但在此之后,全球平均水平一路上扬,中国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以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终于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由于2010年后中国的GDP增速仍是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因此中国的人均GDP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先于全球平均水平。 多年来,中国政府占据了很多本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经济学家吴敬琏将这种局面称为“看得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中国的改革“闯关”就是要管住这只“闲不住的脚”,将权力关入透明的制度之笼,建立一个有限有效的政府。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像二战后的韩国那样,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从宏观大历史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改革“闯关”来为民众福利的增长塑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实现中国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对历史的交代。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