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智库:TPP压力或变中国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6-02-06 10:10:25  


  中评社北京2月6日电/4日,参与《跨太平洋(601099)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的 12国部长级代表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举行协定签字仪式。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一大贸易国,中国与TPP成员国的贸易投资往来十分密切,也自然会予以更多关注。毋庸置疑,TPP协议的签署对于中国而言意味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加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导报特约评论员白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TPP构建的零关税体系对于区域外国家的进出口肯定会形成压力。“有压力要重视,但不能被吓趴下。如果 TPP的出现能够增强国内改革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紧迫感,那么中国有可能将这种压力转换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这不失为一种意外所得。”白明表示。

  有压力但不明显

  “我们应直面 TPP带来的压力。”白明表示,对中国来说,TPP的贸易转移效应产生的影响更加直接,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外贸传统优势逐渐削弱、新的优势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TPP对我国外贸的压力不容小视。

  “现在有观点认为中国会因TPP而在国际市场上站不稳,但我认为 TPP产生的影响不至于会达到让中国垮下去的程度。”白明表示,任何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的出现都会带来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而贸易转移效应对区域外国家而言显然意味着压力加大,TPP也不例外。

  在白明看来,现阶段 TPP对中国带来的压力还不明显。毕竟, TPP对中国的贸易转移压力暂时还是局部的。况且,TPP的生效还要在这 12个国家走一遍批准程序,不排除存在变数的可能。即使 TPP生效后,这 12个国家要做到全部履行承诺也有待时日。不过,从动态视角来看, TPP带来的压力还有加码的可能。与此同时,也有声音认为中国应当积极加入 TPP。但白明认为,在美国主导下,TPP本身就没有邀请中国加入。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中国想拼命“挤”进去,人家自然会提高对中国的要价,让中国过度承担开放义务,估计这个门槛会颇高。“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这样,不加入 TPP带来的损失也不会太大。”

  变压力为动力

  TPP带来的压力虽然不容小视,但中国的抗压能力也同样不能被忽视。按照商务部发言人的表态,中方认为 TPP是“当前亚太地区重要的自贸协定之一”,同时还“持开放态度”。至少,这种表态也说明了中国对于 TPP比许多人想象得要自信许多。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