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消费成为经济稳步增长的第一引擎

http://www.CRNTT.com   2016-02-17 07:25:42  


 
  2。网民数量激增和网购行为的普及将继续推动消费加快增长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2015年,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金融、网络娱乐、公共服务等个人应用发展日益丰富。其中,手机网上支付增长尤为迅速。截至2015年12月,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3.58亿,增长率为64.5%,网民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由2014年底的39.0%提升至57.7%。

  2016年,随着电子商务、网购、O2O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缴费终端、商场和超市刷卡消费等现代消费工具将迅速普及,在形成新的流通渠道、平台和商业模式的同时,也将加速改变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内容乃至消费方式。互联网的普惠、便捷、共享特性,已经渗透到公共服务领域,将为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效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可以预见,未来较长时期,随着互联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地应用和普及,特别是“互联网+”与一系列产业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价值链全过程,实现消费与生产制造、流通服务的深度融合和创新,从而形成消费驱动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新兴业态、新兴行业发展壮大,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实现持续增长的新格局。

  3。政府扶持流通业措施密集出台,将为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5年,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流通业改革发展的文件,政策“含金量”及实施力度增强,表明政府对内贸流通业的高度重视。2016年及整个“十三五”时期,国家出台更具“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可以预期,有关部门将围绕着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发挥新消费新引领主要作用,出台一批配套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继续降低进口关税将有助于留住国内购买力的外溢

  自2016年1月1日起,中国对进出口关税进行了部分调整,并适度扩大降税范围,以暂定税率方式降低进口关税税率相对较高、进口需求弹性较大的箱包、服装、围巾、毯子、真空保温杯、太阳镜等商品的进口关税。这一政策扩大了国内市场消费品种,将有效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引导消费回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将部分居民的境外消费转移到境内。

  5。实体店将迎来转型升级、走出低迷的关键年

  2015年,以大型超市、百货为主的实体店遭遇了业绩和利润的双双下滑。2016年或将是O2O全渠道走通的关键一年,实体零售的转型升级将会进一步提速,向纵深推进,各种多元化跨界、特色化经营、更多形式的触网、更多形态的O2O、全渠道将会继续涌现,某些创新将在运营中成熟定型,释放出日益强大的功能。

  未来基于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解决消费者便利、贴近社区需求的小型社区店、专业店、便利店等小而美的“小业态”店,在2016年将成为实体商超业态转型的热门方向。而诸如包括便利店、烘焙店、零食店、水果店、化妆品店、母婴店等各种以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和便捷性迎合当下细分的消费需求的小业态专业店,将利用开店成本低、拓店速度快、贴近消费者、与电商平台互补性强、毛利大等多重优势,成为大卖场客流和销售的有力竞争者。

  6。消费环境将进一步净化,将促进居民放心消费

  众所周知,当前商贸流通行业仍然存在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消费环境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不正当竞争似乎正向互联网领域蔓延。2016年,随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推进,中国市场竞争秩序将持续规范,优化消费环境将进一步提速,为激发市场活动,实现潜在需求提供保障,将使居民敢于消费、乐于消费、安于消费。

  齐抓共管提升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

  文章指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落实,智能节能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品质消费、便利安全消费等市场热点继续发展,预计2016年消费市场整体稳步增长,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消费结构将持续改善,随着消费升级的继续强化和居民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消费将成为引领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将不断增强。

  1。增加收入,继续增强居民购买力

  一是要参照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形成良性的、规范的、常态化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薪资年度增长机制,是推进公务员制度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环节和当务之急,对稳定公务员队伍,提高国家治理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都有重要意义。

  二是要可以通过运用财政、金融手段,将资本所得合理地控制在一个适当水平,通过开征遗产税、不动产税等手段,限制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同时通过提高小时工资、最低收入保障等措施提高劳动者收入,通过“一限一提”来改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是统筹协调推进,完善收入分配辅助制度。要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同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使农村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文化事业。政府要增加对三农投入总量,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把相当一部分资金真正投向农村,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留在农村的农民享受到相对公平、相对比较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使农民增收有生产经营环境、资金和物质保障。

  2。加快供给侧改革,进一步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结构

  企业要把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创造出有效的供给,逐步改变目前产品的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现状。要通过科技进步,不断开发和创新产品品种,使低水平、低档次的消费品逐渐淡出市场,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占领市场,满足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

  3。加大投入,着力建设和完善服务新型消费的基础设施

  在继续完善交通、能源、电信、水、电、气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信息化、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统筹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重点支持建立健全现代商品流通和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新型城市地区、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强现代商业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全国商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和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4。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敢”消费

  要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养老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这些措施,降低老百姓“预防性存款”的冲动,让未来的支出更加明朗化、可预测,从而改善心理预期,增强消费意愿,增加当期消费。

  5。净化消费环境,进一步加强消费品质量监管力度

  要加强对消费品生产、流通、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质量监测。以肉类、蔬菜等商品为重点,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流通追溯体系,打造涵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全产业链追溯模式,加快建设追溯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对食品、药品等重要商品的安全、质量和卫生监管,做好跟踪监测,让居民放心消费、安全消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