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向松祚:守住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底线 | |
http://www.CRNTT.com 2016-02-28 08:22:05 |
建成法治市场,才是救市目的 问:您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体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改变? 向松祚:其一、我们对内幕交易、公开的欺诈和欺骗打击力度还不够。其二是退市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退市制度和规则还不大完善。我们发表了许多的意见和文件,但到底有多少公司真正退市了?内幕交易、公然欺诈和欺骗的人有没有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其三、许多企业的治理机制不够健全,包括一些国有上市公司仍然缺乏真正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和激励制度。这些问题从中国股市开始起步时就一直在讨论、在改革,到现在也没有真正解决。 当然,任何资本市场的制度和机制不可能一下子完善,完善永远是一个过程。美国的股市存在了几百年,仍然有很多缺陷,因为金融市场始终是在动荡、演变之中,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不例外。但我们首先要修补一些制度缺陷,堵住一些明显的监管漏洞,已经公布的法律法规要严格执行,要大幅度提高内幕交易、欺诈欺骗等行为的违法成本。最近证监会的许多举措值得称道,说明监管部门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大踏步迈进,这是非常可喜的。 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更加严格,包括信息披露、公司更名、业务调整、收购兼并等,都需要有更加清晰的要求。国际上有很多规范,可以直接借鉴。 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如何完善是一个重大问题,中国股市国有企业占股市总市值的比例超过50%。国有上市企业党管干部原则和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之间到底怎么协调,这个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切实解决。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的核心是要让市场来选择和淘汰企业高管,形成真正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2015年出台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朝这方面有所进步,但我觉得还是不够。 再说证券公司。 国内很多证券公司都是国有控股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前都是监管部门官员,这里面有没有利益冲突?能不能监管到位?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回避。 问:就目前来说,您认为资本市场是否已经稳定? 向松祚:目前看,市场似乎已经稳定了,至少情绪开始稳定,上证指数最近行情不错,成交量不断上升、IPO宣布重启。从这个意义上说,救市是成功的。至少我们避免了一次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 修补重大的市场制度缺陷,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把市场建设成一个法治市场,这才是救市的真正目的。 稳定指数,让股市天天上涨,并非救市的真正目的,那只是短期目标。监管部门本来就不应该管股市是涨还是跌,这是投资者和市场自身决定的。 “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想搞金融” 问:您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现在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在于制造业的高负债、过剩产能,房地产的高额库存、高负债、高杠杆等方面,此外还有大量的社会融资,比如高利贷和民间借贷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风险的危害性。 向松祚:是的。但还有一方面是常常被人所忽视的,那就是部分国内企业举借了大量外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中国企业借的外债规模大概在1万亿至1.2万亿美元之间,也有爆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我们今天谈金融的未来,必须要着重关注能不能守住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过去我们曾经依靠那种高额负债的方式,借助高杠杆率疯狂地扩张,扩张以后会带来什么后果? 扩张当然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在行业内的话语权。但是在另一方面,扩张也极可能会带来一堆不良资产、一堆过剩产能、一堆库存。 我最近到一些三四线城市看了一下,山东、湖北、湖南有不少烂尾楼开始涌现。这种现象背后是否蕴含着金融风险? 今天在中国几乎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想搞金融,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几乎没一个不搞金融的。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现象,也是不可持续的。 我的观点很简单,不管是阿里巴巴也好,腾讯也好,就算借助互联网思维,把现在的所有商业化服务都取代了,现在所有的商业银行,几百家商业银行全部由互联网公司取代了,又能怎么样呢? 互联网企业为什么不把资金拿去研究全世界最领先的技术?你非要来搞金融,弄出一大堆P2P之类的平台。这其中的创新意识当然值得肯定,但是金融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那么对于其中的风险,你是否有足够的手段加以监管和防范。 我在研究中观察到一个非常有趣也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有很多上市公司,其中不乏国有企业,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主营业务全都是亏损。那么它们靠什么赚钱呢?靠的是非主营业务,其中很大一块就是金融——这叫资金的二道贩子,这是何等可怕的一种现象。 我现在担心有的银行是否有可能又回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期那种状况:不良率超过10%,甚至20%,高额的负债、高杠杆率。钢铁企业的负债总额超过3.3万亿元,全行业亏损,怎么还本付息?我们的P2P公司曝出来的回报率最低15%,到哪儿去赚这个钱?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