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货币政策应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6-04-28 07:55:52  


  中评社北京4月28日电/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为防止“去产能”、“去杠杆”给经济增长、金融稳定造成冲击,中国对房地产和基建的扶持力度明显加大。一季度经济能够实现“开门红”,楼市和基建的托底居功至伟。但是,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楼市和政府“加杠杆”,即“楼市+信贷”和“基建+债务”等传统动力恢复,启动金融加速器、发挥投资强引擎作用,才是经济回升的真正逻辑。

  中国证券报发表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李宇嘉文章称,一季度,全国新增贷款4.6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近1/3(1.5万亿)投向了房地产;新增贷款比去年一季度多增9300亿,其中近一半(46.3%)投向了住房按揭领域;一季度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增加1万亿,而2015年全年新增个人购房贷款仅2.66万亿。这意味着,“楼市+贷款”的金融加速器再次启动,这或许是大宗商品“周期归来”、固定资产投资回升的重要动力。

  存贷比取消、房贷首付比例下调,促成货币乘数放大,银行放贷能力扩展,这是新增贷款创新高的主因。同时,地方政府杠杆空间全面释放:2015年和2016年地方政府将分别置换3.2万亿和5万亿的债务,债务从存续期为2.5年、利率7%的贷款置换为存续期6.4年、利率2.35%-4.3%的债券;此外,2015年40号文发布后,城投债从控制转向放量,今年1季度,城投债比2015年1季度增长200%以上,3月地方债发行达到了7887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文章认为,货币政策应在“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上再平衡。

  首先,金融扶持楼市和基建,短期内对上下游需求拉动较快,比如近期大宗商品告别低迷。但是,过剩行业、制造业整体依靠增量债务维持,实体投资回报率下降,民间投资积极性降低。2015年,全国新增社会融资15.4万亿,国企新增负债超过12万亿,意味着2/3的资金流向国企及平台。然而,国企2015年仅实现利润1.09万亿,同比下降21.9%;今年1-2月,国企负债总额增长17.9%,所有者权益仅增11.2%。盈利改善跟不上债务增长,实体投资回报率下降,民间投资积极性下降。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5.7%)仅为全社会投资增速(10.7%)的一半。

  其次,作为经济“上半潮的发动机,“楼市+信贷”发力带来房价暴涨、投机炒作、抬高实体成本等问题。货币宽松、居民“加杠杆”,加上地方政府激励不断,楼市投机炒作盛行。去年以来,一线城市人口流入减少或趋缓,但房价却创出新高,凸显其楼市的金融属性;二线城市开始领涨,房价地价相互攀升,意味着投机资金开始全面铺开;3月份,房价涨幅居前的城市,集中在一线城市在内的三大都市圈内,且多为投资需求买房,与“去库存”不符。3月份,地产投资资金来源同比增长70%,显示实体经济下滑背景下,释放出的资金或“脱实入虚”。

  再次,房价快速上涨,实体成本上升,通胀抬升。今年以来,CPI从年初的1.8%迅速窜至2月的2.3%,猪肉、蔬菜等消费品价格创新高,与人工、物流仓储和租赁成本高企关系很大。物流仓储和人工成本上升与租赁成本上升关系最大,而房价快速回升,年后“租金重订”是主因。另外,近期大宗商品“周期归来”,资金在期货市场兴风作浪,PPI对CPI的传导显现,CPI中非食品部分抬高,未来CPI的上涨趋势更明显,进一步挤压实体利润,也不利于破解“内需之困”。

  最后,宏观债务率继续上升。由上所述,不管是楼市或基建发力,加杠杆或新增债务是背后动力,这导致宏观债务率继续攀升。根据瑞银证券统计,2015年,中国非金融部门负债总额(175万亿)占GDP比重接近260%,远高于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按照M2今年13%的目标,宏观债务率将继续上升。但同时,若实体资产形成跟不上信贷投入,GDP增长和债务存续不得不依靠更多信贷投入,中期内的金融风险预期将会明显上升。

  文章最后说,近日,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未来货币政策除了要继续支持稳增长,也要注意防范宏观风险,尤其要避免企业杠杆率过快上升,还要考虑货币信贷增长对物价走势和房价的影响。据悉,近期央行窗口指导,要求商业银行压缩信贷至月初计划的70%。因此,随着经济企稳,加上通胀回升、货币宽松助长楼市炒作和“脱实向虚”,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上,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