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问题到底出在哪

http://www.CRNTT.com   2016-06-25 07:26:10  


造成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宏观经济大环境下,实体经济缺乏投资机会、投资回报率下降。
  中评社北京6月25日电/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1-5月份累计民间投资名义同比增速仅为3.9%。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7.5个百分点。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民间投资增速一直处于下滑状态;今年以来,下滑势头更加严峻,并显着低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澎湃新闻网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冯明博士文章称,一时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问题成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国务院派出九位部长带队的督察组赴全国各地对此进行转向调研督查,相关部委也纷纷跟进,提出促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这些举措无疑是有益和值得鼓励的。不过,在积极分析原因,加以政策应对的同时,也应当保持定力,客观面对和应对民间投资增速下滑。

  文章分析,首先,造成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宏观经济大环境下,实体经济缺乏投资机会、投资回报率下降。

  诚然,督察组调研报告中提到的融资难、审批繁琐、成本高等问题的确存在,也的确是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并不是造成当前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根本原因。在调研中发现,实体经济缺乏投资机会才是民间投资不积极的根本原因。

  一个普遍存在的观点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融资难”,从而影响了投资积极性。这个说法表面上看似乎是对的。口口相传,众口铄金,以至于每当谈到中小企业发展的话题,人们就会条件反射式地联想到贷款难、融资难。但这实质上是个伪命题,至少可以说是肤浅的避重就轻。事实上,所谓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即便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是存在的。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口袋里从来就没有容易过,抛开投资回报率来谈融资难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就像没有人觉得自己不缺钱一样,在调研采访中,所有的企业都会抱怨贷款难、融资难。但这些“说出来的问题”往往并不是事实的全部。证明这一点有个很简单的办法:对于那些反映融资难的企业,不妨追问一个问题,“如果给你发放100万或者1000万、一个亿贷款,你可以用来做什么?”对方的回答通常是支支吾吾、无法说出明确的市场前景良好的投资项目。这样的企业当然会贷款难,但更本质的情况是,它们缺乏好的、回报率可观的投资项目,所以才难以获得融资。

  与此相反,在调研发现了一个近期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银行追着优质民营企业,求着对方贷款,希望对方能尽量多贷一点额度。换句话说,问题的本质是“难以找到好的投资机会”,而不是“融资难”。

  不光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事实上,经营不善的、低效益的国有企业也面临着所谓的“贷款难”问题。于是,我们会看到不论是国有企业投资,还是民营企业投资,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的增长速度都是持续下滑的。

  认识到这一点,就意味着我们应当客观地、勇敢地面对现实。由此至少衍生出两点政策含义:其一,面对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形势,须要密切关注,妥善应对,但切忌揠苗助长;其二,应当充分尊重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的身份,避免用行政手段干预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更不能简单地把所谓的“贷款难、融资难”的板子打在商业银行身上。

  第二,为什么实体经济缺乏投资机会?

  实体经济缺乏投资机会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使得投资机会缺乏,这背后既有人口结构、收入分配等长期的结构性因素,也有前期投资过度、产能过剩等短期的周期性因素。二是,房地产行业定位失当,造成大量储蓄资源“脱实向虚”,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用网络语言简单概括就是,民间投资下滑是因为民营企业都去炒房子了。三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还有一个独特的因素,那就是在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常常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