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革命性转变的关键时期

http://www.CRNTT.com   2016-08-07 07:06:4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的是整个经济体制,不仅有具体的“拆雷”工作,还要进行制度性变革,同时还要确保经济增长以及市场预期的稳定性。
  中评社北京8月7日电/去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要求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又多次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在最近7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再次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评论员张立伟文章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针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提出的,一部分着眼于解决供给侧目前遇到的现实难题,比如“三去一降一补”等;另一部分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创新。前者属于供给侧的短期调整,后者则属于长远的体制创新,改革同时在两个方向进行,二位一体。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年,这项改革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改革是适应战略机遇期内涵深刻变化的需要

  文章提出,这需要首先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自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驱动,规模迅速扩张,生产效率也逐步得到了提升。

  得益于农村改革的成功,不仅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而且让土地、劳动力等在农村低效利用的资源大量流入城市,提高了城市经济的效率。农民工流向了制造业,帮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与全球贸易大国;地方政府则以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并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建设发展。与此同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通过购买外国设备、引进外国技术等快速提高了技术水平与生产效率。

  这种发展模式延续至今,人口红利迎来拐点,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资源环境成本约束加大,房地产价格也出现泡沫化迹象,这些都对原有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一些领域经济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在上升。

  正如习近平在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顺应中国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而提出的,针对的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中国经济必须由廉价的资源、能源和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投入驱动,转变为人才和知识创新的驱动,进而实现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从重视增长速度与规模向更加重视增长质量和效率的转变。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打响供给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歼灭战。这无疑是中国发展模式革命性转变的时期。现在,中国内外形势和条件发生了变化,必须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与发展阶段做出及时调整,否则,不仅无法保住改革开放后所取得成果与财富,还可能无法跟上全球未来新一轮增长浪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文章指出,中国已经启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其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完成这项改革将实现中国第四次伟大飞跃,建立一个全面现代化的强大国家。而事关中国短期降低经济风险以及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快速推进与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的是整个经济体制,不仅有具体的“拆雷”工作,比如去产能、去杠杆以及清理僵尸企业等,还要进行制度性变革,同时还要确保经济增长以及市场预期的稳定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所指出的,“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地雷战,也是一场全面战,要特别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多,所以进行这场“歼灭战”时间窗口并不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进。

  正如权威人士在年初所指出的,“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要全面深化改革。”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而完成“五大重点任务”,本质上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只有进行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地进行技术创新,才可能有效推动这次重大的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目标与路径已经清晰,改革已经是不进则退的闯关,不应该怀疑中国政府的改革决心,谨慎、平衡的改革要求不等于改革具有不确定性。

  改革先行地区 已经显现了活力

  文章称,一段时期以来,有一些声音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中国新的伟大征程缺乏足够了解和重视,也有一些人怀疑中国政府改革的决心。在这种背景下,出现部分官员不作为现象,缺乏改革积极性。

  但改革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是现成的,改革的每一步未知难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适,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将改革寄托于一份无所不包的改革计划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各级官员必须与落后的意识惯性以及利益阻力作斗争,改革不是等具体的政策,而是创造性地落实改革的精神、方向以及目标。

  所以,这是一场将主导权赋予前沿阵地指挥官的改革,需要他们具有高度的改革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场改革对中国未来走向所具有的伟大意义与历史责任,积极行动起来,因地制宜,扬帆起航。为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总书记曾告诫为官者,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不能因为困难多而不作为,不能因为有风险而躲避,不能因为有阵痛而不前。这是对所有官员的告诫,也是对所有改革者的期许。

  现在一些先行的地区和省份,已经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了本地区的经济风险,增加了经济活力,对其他地区也起到示范作用。但另一些地区依然消极。“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警示全党的话,也提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不我待,改革者必须要坚定、勇敢、积极,这是改革攻坚年每一个改革者都要具有的品质与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