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民进党推“转型正义” 社会更对立

http://www.CRNTT.com   2017-05-31 00:04:41  


 
  民进党版“促进转型正义条例草案”对转型正义的主要内容规定为:“开放政治档案”、“清除威权象征及保存不义遗址”、“平复司法不法、还原历史真相并促进社会和解”,以及“处理不当党产”。其主要目的在揭示真相、赔偿受害者、追思纪念之外,还有另外两点更引人注目。一是“清除威权象征”,即出现于公共建筑或场所之纪念或缅怀威权统治者之象征,应予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置之,意味着“去蒋化”、乃至将来的“去孙中山”都将合法化。蔡政府“文化部”业已着手推动“中正纪念堂”转型议题,并成立“中正纪念堂转型推动谘询小组”。“文化部部长”郑丽君表示,中正纪念堂并非“去蒋化”,而是“去威权化”,未来将提修法推动中正纪念堂“中性化”,包括将现有的“中正厅”、“介石厅”改名、停售涉及威权崇拜的蒋中正公仔、纪念品,停放蒋公纪念歌等。二是效法德国,“平复司法不法”。蔡英文在“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演讲中表示,她参加“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活动,清楚感受到德国面对历史错误的勇气,德国经验对台湾很有启发,历史真相追求及历史记忆的保存,是长期的社会工程。⑧所谓的“平复司法不法”,就是“得以识别加害者并追究其责任”。蔡政府这种倾向于德国清洗式的转型正义路径,其前景在早已深度撕裂的台湾社会不容乐观。一方面,绿营对蔡政府转型正义的举措自然欢欣鼓舞,但另一面却是蓝营的不断批评。《联合报》社论批评蔡政府以二二八为藉口成立“促转会”,以追求真相为由,行社会对立之实,拚经济则被抛在脑后。⑨《中国时报》社论针对“促进转型正义条例”草案评论指出,其内容包山包海,但很多都存在“有罪推定”之嫌。若后续成立的“促转会”也如之前的党产会那般独断专行,其很可能就会透过对过往的清算,来对政治异己进行斗争与追惩。⑩没有社会共识、没有公民互信的台湾转型正义势必陷入困境,即使有真相,真相也是“扭曲之后的选择性陈述”,这样的真相不会带来和解,反而会制造更大的冲突。

  台湾转型正义陷入困境的原因

  台湾的转型正义实践历经三次政党轮替,在“真相调查”、“赔偿受害者”、“追思与纪念”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似乎离和解之路越来越遥远。揭露真相的勇气固然可敬,但台湾社会却没有找到治愈伤口的良药,导致撕开历史的疮疤后,社会更加对立,蓝绿壁垒分明,矛盾不可调和。这与“通过转型正义达到和解,并巩固民主成果”的目标相去甚远,原因何在,值得深究。

  1、渐进改革式的民主转型让转型正义不彻底。亨廷顿在第三波民主化的讨论中指出,新民主政府是不是追诉过去威权体制中的罪行,决定的因素并不是道德或伦理的考虑,而“完全是政治、是民主转型过程的本质、以及转型期间和转型之后权力的平衡”。如果民主改革是由上所发动,或者是和威权统治者谈判的结果,那么后者在转型之后将仍保有甚大的政治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对过去罪行的追诉、以及揭露真相的历史正义,都不可能。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台湾民主化,国民党在李登辉的领导下继续执政了十多年,这十多年间,国民党自然不可能自动检视它过去对人权的侵害,不可能在道德上否定自己的过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