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两岸关系中惯例行为解读

http://www.CRNTT.com   2018-11-11 00:20:28  


 
  台湾民众往往缺乏对大陆直接和全面的瞭解,长期以来也看到了两岸用行政性惯例行为解决两岸问题的常规方式,已经形成了“大陆的一切举动都是北京政府行政性惯例行为”的惯性思维,自然比较容易接受媒体和名嘴们对大陆的恶意抹黑,曲解大陆对台释放的种种善意。社会经济性惯例则能较好地化解这一困境。

  社会经济性惯例往往能把“情”与“理”进行辩证统一,既能摆事实、讲道理,又能便宜行事,兼顾情分。例如,在讨论关于北京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台北提出的“新南下政策”之间的关系时,有人就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大陆应不应该让台湾的“新南向政策”也搭上“一带一路”倡议的顺风车呢?直接回答的结果都是令人尴尬的:如果不应该,那么表示大陆对台湾的不友善,台湾经济未来的不景气可以全赖成是大陆的恶意打压,同时,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倡议高峰论坛上所说的“欢迎世界所有人都来搭‘一带一路’的顺风车”就成了空话;但如果应该,那么台湾可能会解读出台湾从“一带一路”中所获得的好处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之所以能获得这些好处应归功于“新南下政策”而不是大陆,从而这成为了民进党谋求连任的“伟大功绩”和推进台独的“有力证据”。事实上这个问题根本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因为在社会经济性惯例中,搭便车没有应该不应该之说,只有愿不愿意和能不能够的问题,愿不愿意是于情,而能不能够是于理。台湾愿不愿意搭“一带一路”的便车?如果愿意,那就承认了台湾未来预期收益是源于大陆的善意,而不是民进党“新南下政策”的英明;如果不愿意,那么未来台湾经济的不景气自然不能怪罪于大陆的恶意打压。同时,即使台湾口头上表示愿意搭便车,还要看台湾企业是否具备搭便车的客观条件——同等条件下给予台湾企业更优惠的合作待遇是可以接受的,但与外国竞争者存在明显的条件差距,台湾企业自然不能搭便车了。因为中国企业不可能因为台湾因素而无原则地破坏市场的“三公”原则,这是比两岸惯例更大的共同惯例。

  事实上,北京强调政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搭好台,企业才是唱戏的主角;与此相类似的,台北也强调企业要主动走出去,扩大向东南亚和南亚的贸易和投资,政府会动用有关资源进行全力支持。两岸都不约而同地把企业放到最主要的位置,而让政府作为一种支持,这不是出于默契而是由于这种行为符合经济发展的惯例。当这种共同惯例结合在一起时,两岸共同利益也就自然联在了一起。

  社会经济性惯例的引入,会使得两岸民众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双边共同“情理”上。台湾 “小确幸” 的思潮,在当前世界格局纷繁多变的背景下,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因为从理上看,多变的世界格局孕含着机遇与挑战,预示着未来更为激烈的全球竞争,偏安一隅而自求多福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从情上看,简单明快的生活固然具有吸引力,但这种短时间的欢愉后面是长期精神上的空虚与颓唐。用行政性惯例行为去干预台湾年轻人的思想行为是几乎不可能的,但社会经济性惯例能通过现实的点滴变化慢慢让台湾年轻人认识到年轻人更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当前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涌入大陆求学就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两岸年轻人之间已经逐渐形成了共同“情理”和共同惯例。所以,社会经济性惯例的普及会给两岸民众带来认同感和信任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