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香港从龙头跌到车轮 需自我反省

http://www.CRNTT.com   2020-01-18 00:12:44  


 
  华商富豪垄断经济的结果,导致香港成为世界发达经济体中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地区。2017年6月,特区政府统计处五年一度地公布反映贫富收入的基尼系数(香港称坚尼系数),2016年香港基尼系数上升到0.539,达到45年来的新高,高于因贫富悬殊而动乱不已的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2017年全港贫穷人口达137.7万人,贫穷率占全港人口730万人的20.1%。即使政府以综援、生果金、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等恒常现金政策补贴,在计算口径上将贫穷人口减至101万人,贫穷率减至14.7%,当年全港贫穷人口仍然从2012年起连续5年超过100万人。更有甚者,港商豪富在21世纪初实现对本港市场的基本垄断,窒碍20世纪下半期一直存在的劳工阶层努力拼搏便可改变贫穷宿命的向上流动空间,致使香港大中学生的多数人面临毕业后难以自立而成为新贫穷人口的困境。刚就业的年轻人月薪约一、两万港元,扣除房租、伙食之后所余无几,即使困窘,也不够资格领取政府福利救济金。多数青年学生走出校门甚至未出校门,就要与贫穷为伍。前途无望,内心不忿,“揽炒(玉石俱焚)”之心,油然而生。香港年轻人因此成为近年香港社会动荡的生力军或同情者。

  在房地产豪富垄断本港市场的过程中,特区政府疏于防范,举止失误,遂使垄断畅通无阻。2006年2月,特区政府取消港英政府自1915年起一直开征的遗产税,估计每年少收税款约15亿元。此举不仅削弱特区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缓解贫富悬殊的能力,而且将贫富阶层固化,有利于豪富家族的世代传承。同年,特首曾荫权在香港部分舆论压力下,宣布放弃港英政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positive non-interventionism)。该项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由财政司夏鼎基提出,旨在重新界定政府处理自由经济的原则:即在正常情况下,政府不干预经济的自由运作;但当经济出现问题,政府就要干预。干预的首要问题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善而引致垄断出现。显然,积极不干预政策是港英政府维护自由经济、化解垄断等经济问题的政策,包含有“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内核。可是,反对此项政策的舆论祇作望文生义的宣传,就在抛弃殖民管治污水的名义下,将政府理应干预垄断的责任也一起抛掉了。结果,数年之后在香港出版的一本披露香港房地产业垄断内情的中译英图书,将一个入木三分的概念广泛传播,激起共鸣,这就是:地产霸权。①

  三、简短的结语

  检视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内地合作中的角色变更,不难发现港式资本主义的内在结构优劣并存,既有紧密连接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优势,也一直保留港式资本主义原始落后的内在弊端。前者是香港曾经发挥龙头作用的动力,后者则是导致香港地位下滑为车轮的根本内因。倘若仍不反省与设法纠正港式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弊端,香港地位的继续下滑还可能从牵引轮变成被动轮。

  自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学界、舆论都聚焦于香港对“一国”的认同,这是理所当然的,却鲜有检讨和反省港式资本主义“一制”的内在弊端——这就难以形成知港、治港之本。本文因此不揣浅陋,愿作引玉之砖,冀望引起注意,推动港式资本主义补上战后西方资本主义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之课,俾一国两制的香港资本主义与内地社会主义并驾齐驱,共同发挥牵引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不息动能。

  注释:

  ①Poon, Alice (2005):Land and the Ruling Class in Hong Kong,Richmond (BC). 中译本:潘慧娴:《地产霸权》,香港:天窗出版社,2010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