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血泪中 做建设性结构反省

http://www.CRNTT.com   2009-08-24 10:50:18  


风灾过后,台湾需要做建设性结构反省。
  中评社台北8月24日讯/法学教授陈长文今天在《中国时报》登出文章“从血泪中做建设性的结构反省”。作者表示:面对八八水灾,台湾诸多部门在民众面前显现的是令人错愕的失序混乱。在持续两周的批判后,也该是从一些建设性的角度,谈谈救灾失序背后所代表的结构性问题,认真思考,如何因应未来必然层出不穷的天灾地变。文章内容如下: 

  首先,在“中央政府”的部分。“外交部”对于外援的回应、消防署对于防灾救援的无力无力、“国防部”对于部队动员的缓慢、“原民会”居然毫无功能等等均应检讨。笔者认为,马英九“总统”的执政团队在态度面与性格面也应反省。 

  马英九所领导的团队重学识与操守,这原本是“想像中的正数”,但在此次水灾中所显现的却是“惨不忍睹的负数”。行政团队在学历上的显赫,令人遗憾的反映的却是象牙塔式的封闭,以及对人民痛苦的知觉迟缓,言行举止间,对人民的体恤、对舆情观感的掌握乃至于最基本的修辞艺术均不及格。在这一点上,希望这次行政团队能被舆论的重棒打醒。也期望马英九能从“治本”做起,既然宣布要调整“内阁”,应断然决然的汰换不通民情的象牙塔官员,进用拥有体恤民情、认识舆情能力的政务官。 

  其次,在地方政府的部分。地方政府当然有该检讨的责任。《灾害防救法》第廿四条规定,地方政府于灾害发生或有发生之虞时,应劝告或强制居民撤离,并作适当之安置。而这次水灾,许多重灾区均有发布土石流红色警戒,高雄县政府完全没有行使公权力对小林村民众为必要的撤离,这项重大的疏失,一定要依法究责。 

  第三,在制度面、结构面痛定思痛。如笔者长久以来所主张的,在灾难“常态化”今天,“国军”应将救灾列主要任务之一(见八月十日本栏),建置专业救灾部队,编列充足经费购置专业设备,这远比花七百五十亿元买“阿帕契攻击直升机”要有意义。然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一定要等到水灾损伤数百条人命,“国军”被痛批救灾不力时,政府才“半套式”要进行检讨,要减买十五架运输直升机改买救难直升机,要在“内政部”下(而非超部会)设置救灾总署,不但为时已晚,反省改进的诚意也不足够。 

  在其他长远面向上该进行的结构性检讨当然还有很多。如从整体的土地保育政策检讨台湾滥垦滥伐的问题,拿出魄力面对解决;对灾情通报系统与防灾中心功能的全面检讨。这次风灾中,防灾应变中心处处显示对灾情的掌握不足和应变不力,甚至看媒体救灾,这都是十分荒谬的。 

  第四,则是对媒体的建议。批判监督固然是媒体的天职,但也应该担负更多“建设性的责任”。例如,应加强对专家学者与专业机构的意见整理,协助关心灾难的人认识灾难的问题本质。 

  最后,如同中兴大学水保系游繁结教授在中央社专访中所表示的:莫拉克台风超大豪雨是可列入世界排名前四名的极端纪录,以这样的雨量灾发生在任何“国家”都造成无法避免的灾难。平心静气地想,我们固然应该批判政府的不是之处,但也应用“合比例”的方式,给予公道的批判。 

  这次天灾威力实在太大,对于政府该做没做的,当然要批评。但对于必然难以抵御的灾威成分,过度苛责反而有碍问题的厘清。笔者来看,政府在灾害防救工作上,螺丝松得一蹋糊涂,如,政府未能于第一时间掌握小林灭村的资讯就是不可原谅的失职。但这样的松散,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数十年累积而成的。但这种责任比重的客观还原,并不是要政府自我安慰:“不是我们的错!”而是要更认真的面对灾害防救系统松散落后的事实,急起直追。 

  再次的呼吁,请马英九谨慎的重新规划政府明年的预算,提拨更大的资源从短、中、长期全面地强化国土保育与灾害防救体系。长期以来政府机器累积性的松散或许不能完全责难现在的政府,但如果现在的政府不能一改陋习、确实地锁紧政府螺丝,那么要新的政府何用呢?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第一线守关者,这一点,是马英九和他的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团队要谨记在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