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章念驰:对和平发展勿抱肤浅认识

http://www.CRNTT.com   2009-11-24 00:52:08  


两岸在诸多领域相互依存的公约数越来越大
 
  未来三至七年是两岸关系的关键期

  2008年,马英九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政党轮替胜利,他承认“九二共识”,赞成“和平发展”,恢复“两会协商”,推动“三通”,主张“外交休兵”,愿签“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提出“和平协议”……让身受重伤的两岸关系得到复原,甚至悄悄地恢复了许多“去中国化”原迹,给台湾民众带来了许多利益与实惠,也让两岸关系得到缓和与发展。马英九主政的路线是有助于发展两岸关系,是符合两岸利益和符合两岸民众愿望的,是“和平发展期”很重要的起步期。因此他主政的前四年,加上可能继续执政的后四年,不啻是两岸良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两岸关系的关键期,是值得我们倍加呵护的。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支持马英九,只要对“和平发展”有利的事我们就要支持。

  我们从马英九的家庭出身、所受教育、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成长经历、亲友影响……,可以清晰认识到马英九的政治性格与为人作风,他守法、清廉、诚信、勤恳、执着、亲民、爱国,但他认同的只是“中华民国”,以及“中华民国的民主与自由的价值观”;他当然反对“台独”,尤其反对“法理台独”,他曾参与制订《国统纲领》,因此他会坚守这纲领,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与“一中一台”;他真心爱台湾,以“新台湾人”为傲,反对族群对立,反对挑拨省籍矛盾,他会坚持“台湾优先”,强调“正视现实”;他不反对统一,但他认为统一是要有条件的,要用台湾核心价值与生活方式来实现统一,他认为在他任内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统一,但他不反对对话与谈判,不反对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他以中华“正统”文化继承者自居,希望主导两岸广泛的文化交流;他也会努力弥补岛内蓝绿矛盾,他认为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一种特殊关系,因此他会修复被破坏的两岸关系,会推动交流,会努力降低两岸的紧张关系……。这是六十年来未遇的机遇,所以我们将2008年定为“和平发展期”之始,这不是心血来潮。他主政期间是大力发展两岸关系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期,而“和平发展期”与“和平统一期”是有区别的,它是以大力发展两岸关系为中心,是必须双赢多赢的历史时期,但它是符合两岸共同利益的,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马英九的局限性,这次“八八水灾”,冲出了马政权的成堆问题,从近期台湾预防甲流感状况,也进一步暴露了马政权的脆弱,反映了马英九处理危机能力的低下,以及他的执政团队选人失当;“双首长制”让马“政府”职权模糊,效力不彰,马英九本人太拘泥于法律的框框,没有一股豪气与霸气;他是父母的“好孩子”,姐姐们的“好弟弟”,蒋经国的“好学生”,国民党的“好党员”,美国的“好模范”……好得规规矩矩,一点一划,不敢为天下先,也不敢主动承担责任;他能让就让,能避就避,注定缺乏大开大阖,注定他的执政团队守成有余,创新开创不足;他以正统国民党自居,“党就是国,国就是党”思想根深蒂固,注定了他的执政团队不能贴近民众,也不能贴近基层,很难完全代表民意;他“反共”立场坚定,国民党的老大自居封建意识也深入骨髓,他是蒋经国第二,注定不会“出卖台湾”,注定不会“成就统一”,他的眼中共产党政权是“匪权”,他“宁赠友邦”也不会“赠予家奴”;凡忠实于他的人,他也如此,而反对过他的,他倒会“恩赐”;他是政治不沾锅,但也渐渐地屈从选票,有了许多选举考虑,随着时间推移,他的“一个中国”意识会逐步淡化,会越来越像选举的机器,为了选票,他甚至会拿许多大陆敏感的刺激的问题来换取岛内选票的支持。我们瞭解了马英九的政治性格,在他执政的八年中,我们可以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就一清二楚了,就可以避免盲目了。

  马英九登上执政舞台,与其说他优秀,不如说陈水扁太烂而成就了马英九,他走的“和平发展”之路,也是前面许多人努力的结果,他从来没有到过大陆,他连中国大陆是什么模样也一无所知。民进党的泛政治化和泛意识形态化,以及他们的贪渎缺德,让他们丧失了政权,而如今民进党仍没有一点点反思与醒悟,仍然成了陈水扁的人质,他们抱着“神主牌”不放,情绪化地为反对而反对,没有勇气面对日益好转的两岸关系,民进党内依旧四分五裂,整合之路漫漫,不要说转型,更不要说能提新的台湾论述和两岸论述,重新取得人心和重新执政还很遥远,从这一点上讲马英九是幸运的。

  但民进党依然掌握了“爱台湾”的话语权,以及掌握了“台湾主体意识”发言权,并且拥有相当数量的“绿色支持者”,从这一点上讲,马英九会一直很被动,“八八水灾”马英九被骂得狗血淋头,多少是他的外省人的身份让他成为了原罪,因此两岸关系仍有隐患。台湾虽从“威权”走向了“民主”,但怎么建立更好素质的民主,路途依然遥远。“八八水灾”冲走了“刘兆玄内阁”,让我们清醒认识到两岸关系的脆弱性,在今后依然会出现的危机面前,台湾混乱的国家认同与主体意识以及政治人物的品格、媒体的立场,都会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